第376章 唐武宗之后? (第2/3页)
于地,原地跪下乞求圣上宽恕。神策军各都更是整队整营的倒戈。战局瞬间逆转。
杨复恭万万没想到天子竟敢亲临阵前,他知道大势已去,如果强行逼迫神策军继续进攻,恐怕自己都会有危险。他干脆也不鸣金收兵了,立即带着数百亲信,往西边逃去。由于距离兴元府路途遥远,又有长安阻隔,所以他想往凤翔投奔干儿子杨守立。
景福元年三月二十五,一场谋反事件仅仅持续了两天,就宣告结束了。在河间王李暮及河中军、镇国军、登封都等军的护送之下,大唐天子李晔重返长安大明宫。
一回到长安,李晔便大赏功臣。立下头功的,自然是河间王李暮。但因之前赏赐已经不少了,所以只给李暮又加了检校官,赐了丹书铁券。不过李晔再次亲切接见了李暮,并于太液池边摆下御宴,亲自宴请。这份恩宠,可是连楚王张寻都没有享受过的。
御宴上,酒过三巡,天子问道:“爱卿既是国姓,不知郡望何处?”
李暮大概听懂了,皇上这是问他他这支老李家,是出自什么地方的。估计皇上是想知道他是否跟皇室沾亲带故。李暮不禁暗自赞叹,这个韩老伯,还真是料事如神,连皇上可能会问什么,竟然都能猜中。他于是按照韩三教他的说道:“臣生于乡野,长于草莽,也不知郡望何处。”
这个回答反而引起了李晔的兴趣,遂又问:“那爱卿家乡在何处?”
“终南山。”
“哦?这愈发奇了,爱卿难道出身于山中隐士之家?”
李暮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圣上猜得不错。家父正是于终南山中修行的隐士。”
“不知尊府有何雅号?”
“家父单名一个隐字。号夋山老人。”
李晔听了,略一思索,不由得神色大异,也看不出是惊还是喜。
这个反应,可把李暮吓了一跳,心说韩三教我扯得这一段谎,该不会是有什么隐情吧?可别引来什么杀身之祸才好!
原来,李晔之所以惊叹,是因为他联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先帝唐武宗李炎的长子李峻。
唐武宗李炎在位七年,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提高了朝廷的影响力,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可因为迷信长生不老药,竟在壮年三十二岁时,中了丹毒暴毙。留下五个儿子,却都年幼。年纪最长的儿子李峻也不过才十五六岁。当时的权宦马元贽以先皇子嗣尚幼为由,拥立李炎的叔叔,光王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这个李忱,就是当朝天子李晔的亲爷爷。
“皇太叔”李忱当上皇帝后,先帝的几个幼子的下落就渐渐无人所知。也无人敢知。李晔还是皇子时,对这些宫廷往事颇为好奇。多方打听,才听到传言,说李峻等人后来都被幽禁在终南山中,终其一生也未能出山。然而是真是假,无人能够证实。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五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