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金子 (第2/3页)
出感激来。
怕陶小吴怀疑韩家拿不出这么多金子,急忙解释道:“前辈有所不知,我大景国内,金银比价是一比十。
但是在罗巴诸国,却是一比十五。
因此,储存银子没有金子合算。我韩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将所有储存的银子换成黄金。
前辈稍待,顶多一天,我就能够将那十万两金子拿出!”
这般时代,没有银行,商业也不太兴盛。
钱财太多,也就只能拿出去购买田地。
然而田地其实收益相当有限。
而在中土,官僚体系十分成熟,对于土地兼并的危害,都是十分清楚。
原本世界明清两代,官僚阶层对于土地兼并这种事情,都是下意识的抵制制约。
乃至于形成了潜规则,再大家族,再是富庶,田地规模都有限制,不允许超过一定规模。
否则就要面临官府的打压,和拆分。
因此,其实田地也都不能买太多。
这就有着许多家族会把银子储藏起来,甚至铸成几百斤一个圆形,称之为银葫芦,或者叫做“鬼见愁”“没奈何”。
盖因为太重,体积太大,滑不留手,贼来了连偷都偷不走!
韩家居然将藏银换成金子,也算是创意了!
甚至,被这韩富临一提醒,陶小吴忽然想起,自己原本世界似乎也有这么一回事儿。
明清时代,大航海时代到来,白银大量流入。
西方殖民者们从中土大肆购买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却将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影子流入中土。
许多人沾沾自喜,以为那时候殖民者们都是为中土白打工。
掠夺来的银子,几乎都流入到了中土。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土明明银矿极少,产量更低,最后却发展成为银本位。
这便是全世界白银大量流入的结果,支撑起了中土的银本位。
然而却没有看到,随着白银流入的却是黄金大量流出。
究其根本,是中土白银储量少,而黄金储量多。
乃至于国内和国外差价太大,被人从中赚去了一把。
当然,到了后世,由于黄金流出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