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庆功会 (第2/3页)
不会强迫人们去学习非遗,只能凭借大家的内心驱动。
一顿饭吃到了下午,众人才全都离开。
张禾和刘兴武将冯浩送到了村口,两个人心里满怀期待。
“小刘,这次老腔能够进入非遗,你居功至伟,我会向上面汇报的,你也写一份报告出来,把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一下。”冯浩吩咐道。
“是,冯局!”刘兴武激动道。
“张禾,你是张德林老爷子的孙子,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你也需要想一想,老腔以后要怎么发展,你们自己家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主,我们国家也不能强迫你们。”
“冯局长,我会去想的。”张禾点了点头。
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入选非遗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张禾都不会退缩。
“我刚才接到短信了,明天市上的领导要来这里,你们不用紧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冯浩微笑道。
说完他转身坐进了车里,离开了虎沟村。
“居然是市上的领导要来?”刘兴武有些惊讶,这下可有意思了。
“怕啥,还能吃了我们不成?”张禾笑道。
不在政府机构工作,没有这么多顾忌,不像刘兴武。
“我先回城里了,写报告,走了。”刘兴武摆了摆手,骑上那辆钱江摩托离开了这里。
张禾也返回了村子里。
晚上,德林班已经搭起了舞台,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唱戏。
原先这个位置就是他们平日里唱戏的地方,平日里只有寥寥几人,然而今晚来的人尤其的多,各家各户的人带着小孩,自备板凳过来听戏。
了不得,村里出了大事,老腔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林班起了带头作用,以前的班社成员也起了心思。
虎沟村虽然现在只有德林班一个班社,但是以前不是,只是不少会唱老腔的人没有再唱了。
现在看来老腔要火了,一些村里的人都过来取经,想要一起唱戏。
“自幼儿学艺在云蒙山,我师父名讳叫王禅。有一个魏国人姓庞名涓,悔不该与短贼同把香拈。在一个窗下把书看,在一张架上捡衣穿。”
台上,张德林正在卖力的高唱,不过他在幕布后面。
张德云今日当了个签手,回到了老本行,操作起了皮影。
不想念是不可能的,平日里张德云还会把皮影拿出来看一看,今天终于有机会表演皮影,兴奋的不能自已,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
一场戏直接从八点唱到了十二点。
到这个时候,众人才收拾了摊子,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行车队缓缓驶入了双河镇,虎沟村。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组长宋斌带队,他本人也是渭南市文化局的局长,分量足够。
华阴市市政府,华阴市文化局等部门的人一起来到了虎沟村。
华阴电视台,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华商报等新闻媒体全程拍摄报道。
一下子,虎沟村陷入了一片热闹之中。
昨天有冯浩的提醒,张禾回去之后就给爷爷们全都告知了这件事情。
一大清早,众人早早起床,洗漱的干干净净,从衣柜里翻出来过年的时候才穿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
“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