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分头行动 (第3/3页)
唱老腔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关门啊,要不然我们都没有地方听了。”一对老年夫妇笑道。
“我们不会关门的。”张禾笑道。
听到这个回答,这对夫妇才缓缓离开了剧场的门口。
张禾叹了口气,等到艺人们离开,将剧场大门锁上,回到了村子里。
老腔保护中心,刘兴武整理剧本,和老艺人们商量后续的表演,随后才回到办公室当中。
“张禾,我们最近的表演也变少了,现在基本上都不出去了。”刘兴武说到。
随着非遗的风头过去,老腔又再度陷入了沉寂之中。
虽然经过非遗这件事情之后,老腔的名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根本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人民群众对老腔的了解所知甚少,对老腔的热爱就更不用提了,几乎没有。
刘兴武也是有苦难言,承接政府的公益演出是没有钱的,一切开销都是自付。
交通,住宿,餐饮和演出人员的花销都要从老腔保护中心的经费里面去走,这个小中心根本没有多少钱,要不是有华山那边的演出费用支撑,早就快不行了。
“我还以为老腔这次可以走出去,看来还是想的太多了。”张禾苦笑道。
“我们的路子是不是搞错了?”刘兴武有些疑惑。
他们现在说到底只是去了渭南,还没有出过渭南。
但是想要出去就要花钱,没钱就啥事都办不成。
“刘主任,调查报告我已经完成了。”这时候,林雄走进了办公室。
他手上拿着一张纸,上面记录着一些信息。
“好,我看看。”刘兴武将纸接过来。
他扫了一眼后,随后递给了张禾。
“你看看。”
张禾神色疑惑,将纸拿在手里看了看。
“这是你们对老腔的调查报告啊。”张禾神色惊讶。
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对华阴主城区进行的调查,主要是围绕老腔进行的,结果显示,几乎整个华阴人都知道老腔这门曲艺了。
“我们的老腔已经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了,现在全华阴人都知道老腔了,真爱听的肯定会听,不爱听的也不会去听,大部分人都听过了。”刘兴武说到。
张禾仔细看了看这份报告,事实的确如此。
小剧场的演出有局限性,只能在华阴市里面,面向的大都是主城区的住户,其他离得远的人可能偶尔会来几次,但不会常来。
坐家里就可以看电视,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听老腔。
“华阴的人都听过了,只呆在华阴里面,老腔没办法扩大影响力。”张禾点了点头。
“要让老腔走出去!”刘兴武说到。
“让老腔去外面演出,去参加各种活动,让外地人也知道老腔。”张禾点头同意。
如今之计,必须让老腔走出去,不然的话老腔只能成为一个华阴本地的曲艺,苟活下去。
张禾想要的是让老腔火遍全中国,他本来想稳扎稳打的,但是现在看来必须加快速度,让老腔尽快走出去,走出华阴,走到更广阔的世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我们可以接单子,做商业演出,这是可以做的。”刘兴武说到。
“演出团队要多往外走一走,不能只呆在这里,你说的很对,没有活动我们就应该去找活动,我们主动去找,让别人认可。”张禾心思也活跃起来。
之前他一直想着是在剧场里演出,倒是没有想过这茬。
完全可以主动去找一些公司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让老腔上去演出。
这年头已经有一些活动,主办方会花钱邀请人来表演,都是同样的道理,别的艺术可以,老腔凭什么不可以。
“我最近打算找一些政府或者国企组织的活动,让老腔参与演出,你可以找一些民间的企业,看能不能让老腔去演出。”刘兴武眼神闪烁。
“我们分头行动。”张禾当即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