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弄清寒评雅骚和八股 (第3/3页)
股第一篇:
徒手搏虎,徒身涉河,此皆粗勇无谋,夫子特设为譬喻,非谓子路实有此。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临事能惧,好谋始定。用舍不在我,我可以不问。行军不能必胜而无败,胜败亦不尽在我,然我不可以不问。惧而好谋,是亦尽其在我而已。子路勇于行,谓行三军,己所胜任,不知行三军尤当慎,非曰用之则行而已。夫子非不许其能行三军,然惧而好谋,子路或有所不逮,故复深一步教之。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此言不可求而必得。若属可求,斯即是道,故虽贱职,亦不辞。若不可求,此则非道,故还从吾好。吾之所好当惟道。故言暴虎冯河乃是言道,兼亦有命。富贵可求重言命,兼亦有道。知道必兼知命,知命即以善道。
先不说其他,单看字数,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而明代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据说是不得多于500字,所以本人臆测,是在400字左右,而张原的八股第一篇,只有278字,想来是少了吧?至于八股的格式,更是完全没有遵循。按破题来说,张原应当开篇说明题目意义,而张原顶多算说明了半句,破了半题。对于暴虎冯河,张原花了很大笔墨,而后文的富贵可求则篇幅较少,点题在最后更是硬伤,本来该“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的。
现在看来,张原的八股第一篇看似极差,但刘宗周为什么会对张原如此的看重?就因为主角的王八之气吗?我认为,是思想。
现在我们写作文,老师会告诉我们,要立意深远,一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华丽,没有好的立意,也只能得个中等的分数。
而张原的字丑,格式不对,仍然能让刘宗周如此看重,窃以为,原因就在于文章立意。与现在一样,字是可以练的,规范是可以学的,而文章立意是真正考智商,考底蕴的。没有天赋,没有积淀,就是写了,也写不出个一二三来。张原的文章虽然字,规范无可取之处,但是立意深远,自然是已经得了书中味,再加上张原正在做学问的日子甚短,刘宗周自然认为这是一个“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