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入三国 第一百零八章 选举县官 (第3/3页)
下,刘毅想起前世的民准选举政策,于是便将自己想要在各县进行民主选举的事情和程昱说了一下。
程昱听完之后想了想说道“此举虽好,但是容易被人利用,若有人以贿赂百姓的方式当上县官,岂不是违背了主公的初衷了”
听闻此言,刘毅深有感受。
想起前世,刘毅家乡的大队书记换届的时候,那几个候选人是挨家挨户的作动员,又是请客吃饭又是承诺你以后会如何如何的,最后老百姓禁不住小恩小惠的诱惑纷纷投了其中一人的票,最后那人如愿当上大队书记之后,之前承诺的修路、安路灯等事没有一件兑现的,搞得百姓们是怨声载道。
有了这次经历,刘毅也觉得光靠民主选举出来的官员恐怕不一定靠谱,于是便又提出了两条保险措施。
二人简单商议一阵,定下了具体事宜之后,刘毅便派人去各县及下属乡镇张贴告示。
为了让各县在没有县官的空档期中不发生乱事,在选拔未出结果之前,刘毅将张飞、王三、崔四、姚烈、关羽和前来投靠的吕督邮派下去代管各县政事。
向来没有人权的百姓得知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父母官的时候,心中那是激动的不得了,纷纷向代管政事的张飞等人推荐了自己中意的人士。
很多人还开始自荐起来。
因为当时的很多名流雅士多有不与世俗往来的癖好,所以刘毅为了能让这些不为人知的人才也被挖掘出来,除了百姓选举外还表示可以自荐和被推荐。
此时忙了近一个月,终于从各县推举出了几十名深得民心的人。
这些人最后齐聚涿县,刘毅开始对这些人进行第二轮筛选。
所谓第二轮筛选其实就是对众人的政治抱负的一种考察,因为刘毅也不知道这几十人中那些是有真才实学那些是鱼目混珠。
所谓考察政治抱负其实很简单,刘毅出题,众人给出答案,颇有些科举制度的意思。
刘毅出的题目很简单,就是说说如何管理好一县和对州郡未来发展的建议。
每人一支笔一段布绸,只需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便可,这样的办法都是刘毅根据在电视上看到的科举考试的场景想出来的。而监考官正是刘毅和程昱二人。
第二轮筛选从当天早晨开始,一直到了中午,直到最后一人的试卷提交上来之后才算结束。
几十人中,刘毅和程昱选出了十五个比较满意的人选。
其中有三人让刘毅格外的关注,其中一个建议刘毅应该大兴教育、广施教化与民众,另一个则建议刘毅应该将在涿县推广的土地制度在全郡推广起来,让百姓丰衣足食后再谋其他。
这两个人的建议正和刘毅的心思,刘毅深知知识对人的影响,所以自回来之后,就想着如何创办个“学校”来,只是苦于琐碎之事太多,一时无暇考虑。
最后的那个人是最让刘毅感到吃惊的。
此人的布绸之上和别人挥挥洒洒写了一大篇的不同,只有短短十几个字。
刘毅看着手中的布绸,自顾的念了出来。
“亲刘虞以抗北平,待天下变,谋幽州而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