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朋克(一) (第2/3页)
骨骼装甲,鲁斌的心情就开始不淡定了。
人民公社的大食堂,一个生面孔的陌生人,立即引起绿军装女民兵的注意,警惕的目光扫视过来,看见四个口袋的衣服,还有老干部的气质,戒心立即去了一半。
鲁斌却凭借“电流转动”的类领域能力,第一时间发现掉漆的高斯步枪,尽管有些部件损坏,导致威力不足,对自己也造成不了威胁,才放心下来。
食堂周围没有油烟的味道,只有饭菜的熟香,升腾而起的锅气,满是酱肉的辣味。鲁斌仔细一看,这座人民公社的大食堂,竟然是典型的无烟厨房,无论是粥、饭、面点,还是各种菜式,都是高温蒸汽烹饪做成。
至于高温蒸汽的来源,鲁斌的目光立即望向附近的大面积凹面镜,由几百块巴掌大的镜子拼凑而成。
“这个太阳炉不错!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总结世界运转的规律,利用无处不在的阳光,没有任何污染,却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便利,值得大力推广。”
鲁斌小声的自言自语,被近处的绿军装女民兵听到,她的心里再无犹疑,认为鲁斌是下乡巡视的老干部,扛着高斯步枪小步快跑,去前面的村委会找村民主任。
偌大的公社食堂,面积超过两千平方米,摆放着一百二十张大圆桌,总共有三千个座位,尽管还没有坐满人,稀稀落落地,大部分人都在排队。
没有人维持秩序,队伍却整整齐齐,每个人都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定,没有出现插队的现象。
鲁斌看见男女在喝粥吃饭方面没有任何差异,拳头大的葱油花卷,热乎乎的白面馒头,还有辣酱肉丝,都是随各人的意愿。
不过,这些都是拖家带口的家庭,半大小子能下田干活,名头记的工分,也算在家庭的账上。至于单身汉,只要分家了,就的努力干活养活自己。
鲁斌的眼睛扫过长长的队伍,看见不少下乡的知青,发现他们也在看着自己,就起身离座,在队伍后面排着。
他安静的站着,自然有一股气度,没有说话,附近的农民、知青却不知不觉地压低声音,小声地讨论着。
总之不会是“今天的天气不错”这样的话题,大多数跟鲁斌的身份猜想有关,交头接耳的人数多了,队伍显得有些乱。
鲁斌忍不住闷咳一声,周围顿时沉寂无声,可惜没过三秒,队伍前后的农民、知青又开始说话了,似乎没有把“老干部”看地很重。
这是一个干群关系很紧密,官僚主义没有死灰复燃,官威没有多大用处,干部阶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期。
一百多米长的队伍,在公社食堂二十个窗口的连续运作下,以眼睛可见的速度消失,很快轮到鲁斌了。
食堂的工作人员,看见一张陌生面孔,警惕性很高,没有立即端出餐盘,而是盯着鲁斌左看右看。
恰在此时,村委会的主任大步流星地走来,这是一个右手截肢,安装机械义肢的退役军人。他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