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2/3页)
虽然此时的太子已然怒火中烧,却还没失去理智,这样的大事太子不敢自专,便想着先去慈宁宫问太皇太后定夺。
然而索额图却担心太皇太后会拦下这件事,便劝太子道:“既然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让殿下代理朝政,便是对殿下的能力十分放心,如今有大阿哥和明珠在一旁虎视眈眈,我担心这件事迟则生变,殿下三思。”
提到大阿哥和明珠,太子的理智立刻就飞到爪哇国去了,立刻就抛下了刚刚还有的顾虑。很快的,朝廷公布了盖有太子大印的罪臣名录,上面十分详细的将被康熙钦点入上书房行走的徐乾学等大学士们的贪墨之行逐条列出,太子更是亲笔写了篇慷慨陈词的问责之辞,原本因没有皇帝旨意而不敢妄动的刑部也抗不过索额图等八旗贵族施加的压力,不得不讲罪臣名录中的一干大学士们统统收监待审。
这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震惊了朝野,等到太皇太后听到消息将太子急召到慈宁宫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覆水难收了,而好不容易终于清醒过来的康熙,在听到太子居然如此鲁莽的做了这么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一时间复又昏厥了过去。
八阿哥早就在太子的壮举罪臣名录颁布出去的时候就收到了系统传来的任务完成提示音,满意的看了眼积分,八阿哥坐等皇阿玛如何为太子善后了。
说实话,太子此举虽然莽撞了些,但于是非黑白处并无不妥,徐乾学、李光地这些人的确都是久负盛名的文采斐然之辈,但这并不能构成偏袒他们贪墨的理由。奈何皇阿玛一向主张息事宁人,为政力求宽和,最讨厌言官干扰朝政,虽然对这些人的贪腐行为心知肚明,却认为天下没有全无过失之人,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皇阿玛看重的,是这些人并不依附索额图和明珠,是难得的直臣,两害权衡取其轻,既然看重了“忠诚”,所谓的贪腐就不值一提了。想到此,胤禩脸上的笑容越发的冰冷,就是因为皇阿玛的优容宽纵,朝廷上那些大臣们的手才越伸越长,胆子也越来越大!
想到后世的那些典籍里,无人不对老四惩治贪墨之风的手段交口称赞,似乎他们这些阿哥里面,就只有老四一个人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圣人似得。胤禩嘴角一撇,老四那执拗的性子确是如此,可他八面玲珑是为了什么?
江南的各项税收能入国库者寥寥无几,举借出去的外债皇阿玛并不肯追讨,可连年的水旱灾情、皇阿玛几次出兵葛尔丹还有数不胜数的皇庄和皇宫的兴建与维护,哪一样不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