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2/3页)
杀一事的案查结果公之于众,并称戴梓直言敢谏、至诚奉公,追谥文直,以彰其德行,并配享太庙。
圣谕的这番话,听到老百姓的耳中,只觉得好人被冤屈终于沉冤昭雪,可听到一干文武大臣的耳中,却惹得群臣几乎忍不住哗然。配享太庙的殊荣,纵是不少功劳显赫的满洲大臣都难以奢望,汉官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没想到,戴梓竟成了配享太庙的汉官第一人,这如何能不让满汉大臣们全都心底惊诧。
早知此时的裕亲王等人却是面不改色,这诏书还是皇上和他们这些人反复草拟了几日才定出的,配享太庙的确过于优容,可比起天降甘霖,这点子优容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在群臣心中想法各异的时候,只见侍卫们左右分开一条道路来,老百姓们瞠目结舌的看着往日里在京城里成群结伙提笼遛鸟、赌马斗狗、包姐儿养哥儿、迷恋声色犬马、趾高气扬的八旗子弟们俨然变了样子,一个个都穿着半新不旧的囚服,两两并作一排,四个成一队的抬着汉白玉的大石头,形容艰难的往忠烈祠那边走着,平日里那些个劳役所做的苦差事竟成了这些八旗子弟的活计。
康熙点头示意李光地,李光地这才又轻咳一声,接着诵读圣谕,将对这些冒领军功的八旗子弟的处置公示天下,老百姓这才明白了个中的理由,看着平日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八旗老爷们如今形同苦役的模样,只觉得大快人心。
李光地将圣谕全部宣读之后便退了下去,紧接着便是康熙的罪己诏。上一次在忠烈祠前,他说了一番群情激昂的言辞,如今故地重来,他却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以罪己诏谢罪天下,饶是康熙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当罪己诏的诏书在手上摊开的时候,康熙扔觉得喉头发紧,面上发红,一字一句都让他觉得脸上生疼生疼的。
误信奸佞、错冤忠良、让祖宗蒙羞、惹天公降罚……每一个字说出口,都如千钧巨石般压在了康熙的心口。群臣跪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可都知道当今圣上是个多讲求脸面的帝王,一年之内连下两次罪己诏,群臣都低垂了头,生怕惹眼了帝王,招致杀身之祸。
从宣读罪己诏到结束,一刻钟的时间却仿若一整天那么漫长,回到乾清宫后,康熙依然无法平复心里的羞恼愤恨,良久,梁九功才心惊胆战的小心问了句:“皇上,可要叫膳?”
康熙摇头:“朕没有胃口,你先下去吧。”
梁九功不敢再劝,躬身出去了,告诉御膳房那边将晚膳撤了,到了茶水间那边,一抬眼,就见到张喜全正斜歪在他那房间的小榻上,旁边一个小太监正给他捶腿。
梁九功啐了他一口:“你这老货,倒是清闲!”
张喜全见是梁九功,连忙站起来,笑脸迎了上去,他虽然年纪比梁九功大着些,但梁九功可是皇上身边的第一红人,他是开罪不起的,只见张喜全赔笑道:“总管有什么事只管派人来吩咐,怎的还亲自走一遭,是不是有哪个小的不省心,没眼见的开罪了您?”
梁九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