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酸豆角 (第2/3页)
头看着脸微微发红的孙女,安慰地说:“没事,奶奶等你下次腌好了再吃。兰儿连腌菜都会啦,菊儿你会什么呀!”
赵菊想了想说:“奶奶,我会吃。”
哈哈哈!满屋的人哄堂大笑!
赵秋也跟着说:“吃,会吃。”说完用他的小木勺子挖了一勺子炖鸡蛋塞进自己小嘴巴里。嘴里包得满满的,像极了游戏《大鱼吃小鱼》里的突然变大的河豚鱼。
大人们就笑得更厉害了,赵秋什么也不知道地跟着大人咯咯的笑个不停。
奶奶走的时候,赵兰还是把剩下的酸豆角装在碗里给赵奶奶带走了。
下午,躲太阳躲到了三点左右,赵兰才堪堪走出来。到后院摘了豆角,洗洗干净,晾晾干,直接放入上次的卤汤里,再稍微加点盐,压实密封,这次应该会更好吃,老卤比较有味些。
早上赵菊说到荡秋千时,那期盼的眼神,还在赵兰脑海里徘徊不去。赵兰决定先定个地方搭个秋千。赵菊有了秋千,要是再有个吊床就好了,躺在上面摇摇晃晃多舒服啊!不过好像躺在上面并不雅观,这个主意暂时先保留着,先做个秋千。
决定了,赵兰就到屋后的地里走了一圈。树确实比较多,可是要找两棵挨着一起,够粗的,能做荡秋千的木柱子还不太好找,最后的西边找到了两棵符合赵兰要求的树,赵兰编了绳子,在树上做上记号,以免不小心把这两棵树给砍了。
除了两棵树,赵兰围着田转了一圈,发现低洼是因为山上冲下来的水一小股支流流经此处,前面是住户地基高,雨水丰沛时,水不能及时排掉,便形成滩地。
赵兰留意过这边的田地,因为有河流经村庄,村里的田并不缺水,就是田离河比较远的,需要时不时的挑水灌溉。田间并没有修建水渠,难怪每家每户都很忙。田里缺水就要浇水!要是逢上干旱年,减产是肯定的了。
赵兰买的屋后这块地离河也不近,要是靠挑水可真是要累坏了。赵兰决定挖个水塘用来蓄水。也不挖在最低出,赵兰思考着挖在靠山那处,那地势还算高点。如果后期再挖个水渠,水从高处的蓄水池往低处的水渠流,就不用挑水了,那可省不少事呢。赵兰用脚丈量了一块长方行的地,四边每隔一段距离插上木棍作为标识,以方便后期开挖。
赵兰跟赵沈氏商量这边挖个蓄水池用来蓄水。本以为赵沈氏会不同意,没想赵沈氏一口就应了。赵沈氏答应这么快,因为村里有些很偏的地,也有人家在田的顶头挖个坑存水。既然,赵沈氏同意了事情就好办了。
赵兰回来就开始计划。
拿出纸,这次没用毛笔,用未烧尽的木棍形成的碳,再找了块没有用的布包起来做了个木炭笔。木炭笔要比毛笔好用些,虽然比不了铅笔,好在,用它在纸上画着简单的规划图还是比较方便的。
一旁的赵沈氏看着赵兰用纸,又是一副要说又不忍心说的表情。赵兰只能当成没看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便少挨骂。
赵菊却觉得挺神奇的,圆溜溜的大眼睛瞪得跟那大眼金鱼似的,看着赵兰写着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