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章 图个啥? (第2/3页)
了,更关键的是,生徒们承载者各自教习先生的本事和意志。
既如此,为何不直接让先生们比试呢?
年轻的士子们因经历年纪之故,各有参差,最后的比试或许不能让人信服。但是,换成教习先生们,结果就不一样了。
国子监的教习、禹东学宫的先生,都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们年纪多在四五十之间。这个年纪,该经历的都经历的,若是要有所展示的,也有足够资本展示了。
年轻生徒间的比试,譬如朝阳升起,却不知何时升至何方,总有飘忽不定之感。
教习先生间的比试,宛若斜阳西下,总会落在某一个地方,在最后那一段时光,会极尽所能迸发最灿烂的光彩,也就更加适合。
就比试来说,还是带有一些“定论”意味的为好。
况且,就甄瀚和徐月守的私心来说,他们也更愿意看到教习先生们的比试。
这些,浸淫于文道大半辈子的教习先生们,当他们尽情展示毕生最引以为傲的本事和意志,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能够让生徒们看到教习先生们的本事,让他们清楚这世上还有那样的高度,为他们提供以后追赶的方向目标,以至能超越师长,这又是多么大的善行福荫?
光是想一想,他们已半冷的心就热了。
他们身为国子监官员,本就肩负着教导生徒的责任。为他们展现这样的比试,就是一场教导,或许是一场最好的教导。
此刻,在紫宸殿这里,他们心热得双手都略微颤动,极尽所能地促成此事。
至佑帝听着他们的话语,已经明白了这两位官员的态度。
他不明白的是,为何他们双手微微颤动?
裴定的奏疏,令他们如此激动?还是欣喜有了解决国子监困难的办法?
这个奏疏……
至佑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出紫宸殿,心头同时在想:看来得召齐濮和周典进宫了。
正巧,周典及不少禹东先生仍在京兆……
帝王旨意尚未最后定下,但是裴定上疏、甄瀚徐月守赞同、齐濮和周典进宫这样的事,瞒不过在宫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