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729章【生化机器人蜻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9章【生化机器人蜻蜓】 (第2/3页)

创手术台上的这只蜻蜓。

    罗晟为这只蜻蜓加入了可表达光明蛋白卵磷脂的基因,目的是为了让这只蜻蜓对光线更加的敏感。

    而负载单元的“背包”里面,最为关键的元件就是一种他称之为“光极”的光线传感器,其表面涂有蜻蜓抗体,可以在于相应的抗原接触的时候发出荧光。

    此外,太阳能电池能够从环境中获取微量能源,从而不会被庞大的电池所拖累,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个“背包”的大小比小拇指甲都要小。

    罗晟瞄了眼面板上实时反馈的数据,确认无误便继续进行改造。

    在这一“背包”的基础上,罗晟就可以将他的命令数据通过光极的荧光信号发送到蜻蜓大脑中的转向神经元了。

    实现这一点,便可以人为控制这只蜻蜓在飞行中保持直线或者是转弯等,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还不会对蜻蜓的神经元造成损坏。

    生化机器人昆虫研究是罗晟颇为感兴趣的东西,在上一世他是一个专攻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研究员,不过如今的罗晟除了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外,一直在跨界学习不断进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完全有实力拿下多个博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罗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学毕业,依然处于休学的状态,复大也不开了他,反正就这么无期限延长休学时间。

    可以说,只要他想毕业了,学校绝对会为他单独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个生化机器人蜻蜓便是罗晟这些年来对自己在其它学科领域研究的自我考试,是属于跨学科联动的结果,得精通多个门类学科的知识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除了对自己进行自我摸底考试,罗晟搞这玩意儿当然也是奔着具有应用价值去得,其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更加灵活且容易控制的小型化无人飞行器,用以检测环境变化或伤员搜救任务。

    在一些灾害发生地,人所去不了的狭小空间,这种蜻蜓生化机器人便可以大放异彩。

    不过罗晟这个开发任务也并不轻松,其“背包”部分是在最近才研发出来的。

    第一代生化机器人蜻蜓的寿命不是很长,大约只有三个月左右,不过由于“背包”结构可以携带额外的有效负载,所以其应用范围可以说是极为宽广的。

    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