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潜龙勿用 (第2/3页)
无用。
太子自打出生以来就从未踏足这片残破之地,咸安宫修建过程中,也从未听过他只言片语的关注。然而三天前,太子莫名其妙就朝着咸安宫狂奔而来,踉踉跄跄走遍了咸安宫的每一个角落,忽而失魂落魄,忽而喋喋不休,真叫随侍的太监、侍卫丈二摸不着头脑的惶恐不安,都暗自揣测着太子是不是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邪障。
昨日的傍晚,今日的夕暮,太子依旧流连在咸安宫,只不过情绪稳定了下来,一天平静过一天,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与咸安宫一般焕然一新的气韵。
思及此,程圆又是一副堕入云雾、惝恍迷离的表情。
暮霭沉冥,云霞消散,胤礽环视四周,夜幕缓缓覆盖。直到这一刻,胤礽还是难以接受自己重生的事实。
囚禁了自己十来年的咸安宫,装满了自己的出离愤怒,捱忍寂寞的摧残,期盼皇阿玛一丝丝的垂怜,让自己脱离牢笼。然而,直到皇阿玛咽气,自己也没能走出咸安宫。四弟雍正帝继位,也打着遵从皇父旨意的旗号,继续拘禁自己。
雍正二年的寒冬腊月,自己终于走完了这所谓的皇太子的悲催人生,痛入骨髓的绝望在灵魂脱离躯体的那一刻烟消云散。飘飘然别离咸安宫,毫无眷恋远走紫禁城,从此再无牵绊,再无瓜葛。
只是,奈何一睁眼却又回到了这纷纷扰扰之地,且还是这多事之秋的康熙二十九年。经历了康熙初年平定三藩动乱的艰难,继而收复台湾一统中华,如今又要应对来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侵入。
紧邻长城以北的漠南蒙古部族在清初-太-祖、太宗时期,铁血战争与怀柔联姻的双管齐下,趁势把漠南收入了大清版图,成为大清帝国北部最坚固的屏障。而漠北与漠西的蒙古部落因地理条件原因,大清征战不易,却也威慑其不敢轻易挑衅,使其与大清保持每年朝贡的关系。
随着漠西准噶尔部新汗王噶尔丹的崛起,漠西不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属地,野心勃勃地把目光转向了漠北。趁着漠北喀尔喀部与沙俄作战的空隙,噶尔丹率领厄鲁特铁骑偷袭了喀尔喀部,腹背受敌、前后作战的喀尔喀部战败,往南逃离,进入大清辖内的漠南草原。
清政府在安置漠北难民的同时,也借由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达成的和解局面向沙俄施压,迫使沙俄取消了对噶尔丹的军事、钱财援助。另外,来而不往非礼也,清政府暗中支持噶尔丹的反对派趁机-夺-权,准噶尔内部发生内乱。征战在外声势大振的噶尔丹陷入被动局面,盟友背信弃义,又回不得老巢苦无后援,于此,唯有冒险进入漠南蒙古,劫掠驼马牛羊,养兵蓄锐,以图发展。
面对噶尔丹咄咄逼人的准噶尔铁骑,清廷先派出尚书阿喇尼率军前往阻截,不想轻战失利,败退撤回。噶尔丹气焰高涨,乘胜南下。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尔丹的先头部队所驻扎营地,距离科尔沁汛界仅仅一天路程,距离京师七百里乃止,时京师戒严,京北危急。
为收复失地,大清决心与噶尔丹戮力一战。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七月初,康熙皇帝授命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禔为副将,出古北口。授命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扎副之,出喜峰口。
内大臣舅舅佟国纲、佟国维,内大臣索额图、明珠、阿密达,并五位都统、两位护军统领、两位前锋统领俱为参赞军务。
时隔几日,康熙皇帝也亲率军队,一路北上,坐镇前线,亲征噶尔丹。
岂料,草原日中炎热,夜间寒凉,兼之大风常至,皇帝圣体遭受风寒热感双重侵染,再加上大战转瞬爆发,忧心忡忡在所难免,最终病情加重,卧床不起。
遇此紧要变故,皇帝急召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疾驰前往皇帝行宫,近前候命。
前世的记忆在胤礽脑海里翻阅,一阵暑热尚存的晚风掠过胤礽脸面,就像是生怕他忘了,立秋初始,秋老虎的炽热还在耀武扬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