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9章 血浓于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血浓于水 (第3/3页)

逸,被簇拥于保护圈的他没有机会真正接触战场的瞬息万变以及残酷的刀光剑影。

    权谋治国考校帝王的心思缜密,战争维和锻炼帝王的胆量勇气,杀戮与仁爱看似冲突,却又是相辅相成。如不经历前世的天堂地狱,胤礽只怕永远不懂自己缺了什么。这回,他不想放过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

    皇帝先是密旨裕亲王,命他修书噶尔丹,示弱大清目前不想与之操茅动戈。为表示大清的诚意,愿派代表给噶尔丹送去牛羊粮食,并与噶尔丹的来使在裕亲王大营洽谈,双方协议和睦修好。

    噶尔丹收到裕亲王的书信后,不仅同意派使者修好,还主动带着军队步步南下,局势朝着最后一步利好靠近。

    胤礽此时跪地请求,便是屈尊降贵愿意充当清廷的使者往裕亲王大营代表皇帝与噶尔丹来使面谈。

    面对胤礽的请愿,皇帝沉默了。论身份,即便噶尔丹亲至,区区一亡命流窜的汗王,如何值当大清堂堂的皇太子与之同桌而议。但若站到噶尔丹的角度,前线大营有皇帝兄长裕亲王、有皇长子,却还派来皇太子,足见大清对噶尔丹的畏惧以及大清自己的疲软,那么噶尔丹更会狂妄地率领全军压境,争取获取最大利益。

    换做从前,皇帝绝不会轻易让胤礽的安危出现任何风险,也不会让胤礽的亮相招来抹黑。

    如若皇子们办事出了差错,大不了惩戒一番或是不再受到重用,一时风波过些时日也就归于平静。

    皇太子则不同,稍有行差踏错,便会牵动国本,臣民上下都会全力关注,甚至时间久长也还会停留在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论中。日常史官的记录就更不用说了,那一笔记录铁定是落墨成文,再也去不掉的。故在此之前胤礽大多是代表皇帝出席一些祭祀的场合,无非是循规蹈矩的风光,不会给胤礽带来负面非议。

    但是这一次,从胤祉口中得知他们前来行宫的路程,再加上亲身感受胤礽对自己的照顾,皇帝对胤礽的成长刮目相看。那个自己向来宠爱处处保护的孩子忽然间像是得到了特别的历练,言谈举止趋于稳当,想想自己在这个年纪也还沉不住气,而儿子仿佛一夜间长大了。

    皇帝动摇了,有了放手让他有所担当的想法。

    事不在大小,关键是胤礽要办成,表面是委曲求全,实则为全歼敌人。所谓兵不厌诈,虚虚实实,胤礽能否表演到位,取得使者的信任,并换来噶尔丹的盲目。

    另则,胤禔与裕亲王的不和也是皇帝最大的担忧。攘外先安内,胤礽此去,必然要调和主将与副将的关系,如此方能同仇敌忾抵御外敌。

    胤禔对胤礽的不服气,皇帝怎么会毫不知晓,可皇帝却从来没有主动干涉并严令胤禔对胤礽低眉俯首。或许是皇帝想保留皇长子的傲气,也或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约制衡手段,皇帝就是对胤禔存着一份纵容之态。

    胤禔做了什么,皇帝可以包容,但攀附胤禔的势力,皇帝心生不满。这就如同胤礽得到了皇帝最大的爱护,但是胤礽身后的幕僚却又最让皇帝反感。

    那些扰乱视听的风言风语在皇帝病情好转后,皇帝渐渐掌握了眉目。解铃还须系铃人,皇帝不会轻易去动胤禔与胤礽身后的任何一方势力,他理所当然认为只要胤礽与胤禔之间擦出火花,建立默契,就会像他与裕亲王一般兄弟和睦,凭任何势力都无法从中破坏。

    斟酌了各方因素后,皇帝同意了胤礽的请求。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