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内外忧患 (第2/3页)
。可太子哥哥目前却致力于教育,关心国外的科学,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要不是顾忌胤礽的身份,胤禛真想指出胤礽舍本逐末。
看胤禛的脸色,胤礽已然明白胤禛并不认同自己的做法。
伺候的小太监送上茶点,胤礽端起茶盏,揭盖刮拂浮起的芽尖,低头品啜了一口。而胤禛扫见胤礽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也只好跟着品茶,不敢轻易开口,免得祸从口出。
胤礽是不知道胤禛继位后都是如何管理国家的,更不知晓胤禛治下的大清国能呈现出何等光景。就康熙朝来说,在胤礽被废之前,胤礽眼里的胤禛,平凡无奇。
皇帝向来称赞儿子们的标准基本就是骑射、书法、学识以及办事能力。打小上书房学习,教授皇子们的满汉师傅都是皇帝亲选,且对皇子们严格督促,所以大家的学习成果都不差。
论骑射,胤礽、胤禔早有威名,日后的胤祥、胤祯也是后起之秀。论书法,胤礽、胤祉、胤禛、胤祐、胤祥、胤祯都写得一手好字。论学识,胤礽、胤祉名列前茅。论办事能力、为人处世,胤礽代为监国,举朝皆赞,而胤禩也是大家公认的享誉朝野。
如此一看,胤禛最终突围而出,登上帝位,确实让囚禁中的胤礽有一种石破天惊之感。
既是当皇帝的人,回头想来,胤礽觉着胤禛也该是暗藏卓异、目光深远。那么,不妨表露一番自己的考虑,不知是否能与胤禛产生共鸣。
“四弟,据我所知,南明永历帝曾经派出传教士卜弥格作为特使回到西欧,向罗马教廷求救,请他们派兵援助。只不过我大清已经定鼎中原,罗马教廷不愿意扶持气数已尽的南明,遂拒绝出兵,并打发回卜弥格。”
胤礽会主动与张诚等人广泛叙聊,增长见识,而胤禛与传教士等人的接触局限于课堂教学,所以听到胤礽讲这个,胤禛觉得不可思议,不禁冷笑一声。
“永历帝可真想得出,竟然想求助于千里之外的西方国家,为自己夺回统治权。”
历史的车轮无法倒退,胤礽讲这件事的目的不是要和胤禛讨论永历帝的引外自保。
“四弟,你可知法兰西国王除了派遣张诚等人从海路来华外,还另派了一队传教士走陆路,就是为了保证必然要有一支队伍来到华夏。但是陆路行走的传教士途径沙俄时,被沙皇遣返回国,无功而返。”
胤礽放下茶盏,进一步推心置腹,“如此看来,西方来华,陆路不可取,海路却畅通无阻。这些传教士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可见他们的造船、海上航行都有了相当的水平。再看我们的火器技术,还是沿用南怀仁留下的书稿。南怀仁从明末起就留在中华,这么多年过去,只怕西方的火器制造又进步了不少。沿海是我们的弱项,我们的水师亟待改进,如果不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我只怕来日会有祸患。”
“太子哥哥,您想说什么?我不太懂。”胤禛还是没抓住胤礽的担忧。
“四弟,如果西方透过传教士了解了我们的情况,你说不请自来的,会不会不再是区区几个传教士,而是一船又一船的军队。因为我听张诚讲,法兰西的国王勤于治国,同时也努力开疆扩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