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买甘草 (第3/3页)
里面的丫鬟给客人倒了水,朱红玉这才发现,这家也算是高门大院,还能养得起丫鬟。
但是老妪和儿子却只能在武威县城里面卖炸串串,可能这家的佣人和老翁都是负责干活采挖甘草、炮制甘草的吧。
哎,很是辛苦啊。
“老板,我看您这里十分有趣,怎么让您夫人和儿子一齐去武威县城里面摆摊?”
老翁哈哈一笑,道:“其实以我们家的家业,当然也是能让两个人吃穿不愁的,但是我那媳妇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了这手艺,非要说自食其力,尤其是给儿子做一个榜样出来,我没有办法,只能答应。刚好他们赚的钱也不少,今年正巧甘草卖不上价格,这样一操弄,年成还算是不错吧。”
朱红玉心想,果真是一个有眼光的女人。
一般的女人出嫁之后,都愿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是夫家有一些钱财,即使紧张也愿意少吃少用。
可是这位夫人,颇有一些巾帼雄风啊。
再者,就是西域民风的确开放,嫁了人的女人还能出去卖炸串,况且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由此观之长此以往,怕是凉州的发展要比内地好的多。
但愿这一切都能维持下去吧。
“也好,也好。那我们谈谈生意的具体细节?”朱红玉眼睛一挑,看着老翁笑意盈盈的。
老翁连连点头,这也是他的意思。
“姑娘,我这院子里面晾晒的甘草,毛重也有上千斤。地里的有上万斤,一斤八文钱,算起来您要给我上百两银子,这价格能吃得下吗?”
朱红玉点了点头,这价格当然吃得下,才上百两而已。
“我先给你一百两银子做定金,而后有多的补给你,三个月内我必然让人过来取,如何?”
老翁一听,这自然可以。
“那您准备带多少出关?我今晚就给你预备上。”
“我打算带五百斤甘草出关,您给我称号放好。”
说完,朱红玉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掏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到了老翁的面前,脸上带着盈盈的笑容。
老翁拿着银票,左看右看,确定是真银票之后才放了心。
“您是从赣州过来的?”老翁看着朱红玉,眼中露出一丝迷茫的神情来。
朱红玉连连点头,道:“对,我是从赣州过来的,您怎么知道的。”
老翁将银票在朱红玉面前展开,而后指出来“赣州造币厂”五个字,朱红玉这才看见,原来这个时代的银票会写出票号的名字。
也算是一种很先进的管理方法了。
“我在赣州的时候就是卖药材的,当时从赣州卖的药材大多与女人的胭脂水粉,或者与当时的疾病有关。后来便不做这方面的生意了。”
朱红玉毫不掩盖自己曾经的过往,引得老翁连连称赞。
“我听闻入关之后的女人,大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哪里有您这样的巾帼雄风。”
没错,这个老翁说的没有错,中原的女人的确是礼教森严。
她那个赣州还算是好的,但若是汴京一代尤甚。
“我家里父母双亡,没得办法。要不然我也想被人养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