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我要回家 (第2/3页)
贸易公司中最大的一个,可以算的上是母公司。
杜氏是一个总公司外扩不同产业的母公司下属各类子公司的模式。
这家贸易公司主要的工作还是收购原产地的材料,同时接受生产委托,委托来了以后再外包给相关的工厂进行生茶,审核过质量以后再发给客户。
某个角度上来说算是一个沟通甲方乙方的中转公司。
贸易公司本身是不生产商品的,如果是独立的公司,一般也做不到这么大。
但这个公司是杜氏的贸易公司,它上游很多的生产委托和下游的原材料产地都是杜氏自己的,所以剩了不少成本,利润也高了许多。
下属的子公司也有单纯的对外贸易。
可以说是个风险不高的公司,只要总经理的办公椅上坐的不是狒狒,基本就不能把这个公司弄倒闭。
难怪杜父会把杜衡放到这里来。
风险不高,换个角度说,就是杜氏一切的核心技术和值钱的信息都不在这个公司里。
它只是一个中转站。
杜父交给杜衡的两套公司,基本都是在杜氏已经玩不出花的产业。
杜氏的核心餐饮业和现在新兴的半导体芯片产业,杜衡是碰也碰不到的。
现在杜霄要是要求自己做总经理的位置,估计杜父立刻就能给他,杜霄在经营上也不会出错。
只是总经理的位置坐上容易,下来难啊。
这个把礼拜的上班,已经快把杜霄给憋疯了。
自从学校毕业以后,他有了本金自己操盘,杜霄就没有过过早九晚五的生活。
更没有坐班过!
他在书房对着大盘一坐一天不觉得难受。
现在对着办公室的电脑一坐一天,就根本坐不下去,虽然他还是在看盘,但根本不能够专心看盘,总是有活,总是有活!
看盘这个事,要的就是专心,尤其是杠杆高的产品,如果不集中全部注意力盯着,很容易就错过最佳点位,那么这一天就算是白看了。
为了避免投资失误,杜霄暂时停止了最近的短线交易,改做了长线,长线长线,其中的变量就大了,而且不利于现金流的回转。
杜霄本身就已经有一批资金在不同的中长线里,他现在手里的现金就是用来做短线,这部分钱虽然也可以不动,但不动也不符合杜霄的性格。
总之就是难受。
但还可以忍。
不能忍的是以后的事情。
杜霄当然知道,在杜老爷子和杜父眼里,自己还是唯一的继承人,杜衡只算是辅佐他的。
如果兄友弟恭,杜衡就可以进总公司做副总裁,兄弟两个齐心协力。
如果兄弟不睦,杜衡就继续在贸易和房地产这边做,核心产业交给杜霄。
长辈们想得倒是挺好的,杜霄以前也觉得,如果这是他生在杜氏的责任,他也不会推辞。
现在这个想法已经剧烈动摇了。
杜霄太清楚了,他根本不适合坐在办公室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