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盘问 (第2/3页)
阳,安州府人?”徐老太太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是这位欧阳姑娘教你在荷包上绣诗句的?”白氏也猜到欧阳霁的身份,只不过她关注点和老太太不一样。
“那倒不是,我是见读书人喜欢在画上题诗题字的,大家都夸风雅,所以我想着若是在绣品上也绣上一两句应景的诗句,定然也会收到奇效。”曾荣解释道。
“这孩子,可真是聪明,这也能想到?”白氏由衷地夸了一句。
“你跟谁学的画画和练的字?”杨氏问。
她一直对丈夫说的曾荣的字画应该有十年功底一事耿耿于怀,这个问题纠缠她两天了。
“以前在书院认识的一位先生,后来是自己练的,我每天晚上都会练半个多时辰的字。”
“练了几年?”仍是杨氏问。
“正式用毛笔练有半年多,之前是用树枝在地上练,树枝和画花样的笔差不多,都是硬的,所以用起来也比较顺手。”这个回答是曾荣在从家塾到积善堂的路上想好的。
杨氏还待追问她读了哪些书,可巧徐靖进来了,老太太一看忙吩咐传膳,明摆着不想让儿媳再追问下去。
她是相信曾荣的这番说辞,兴许就是见那位欧阳公子在画上题诗或者是干脆就是那位欧阳公子提点的曾荣,只是这番话曾荣不好说出来她也不能过多追问,在场的毕竟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呢。
再则,她也不喜欢大儿媳这咄咄逼人的追问架势,不管怎么说,曾荣是她儿子的救命恩人,不是徐家的下人。
杨氏侍奉老太太多年,见老太太面露不虞,倒也识趣地打住了,转身吩咐身边的丫鬟传膳。
饭后,没等杨氏白氏等开口,老太太主动让她们散去,说是要留几个孙子孙女自在玩耍一会,无非就是听徐箐几个说说这一天在家塾的见闻,也问曾华这两天适应否,能否听懂先生的授课,可否有人欺负她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