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应试 (第2/3页)
? 而又无所变置而徒为之逐? 臣惧夫商之不安于商。臣窃谓今日之弊源之深? 更化者当端其绪而绥理之。理而无绪? 势将驱力农之民而商? 又驱力商之民而盗也。天下为盗? 国不久已。”
这话一出,朝堂一片哗然,觉得欧阳思这话未免太危言耸听,不过众人见皇上并未开口,也就私下议论议论。
欧阳思也听见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略一犹疑? 继续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意即颁布限田之法? 把这些游民与田地捆绑起来,降低税赋,禁止奸贪? 游民有了自己的家业,谁还会去四处流浪,谁不愿意安居乐业?
至于另一个弊端,异端者,欧阳思也提出此类人“本无超俗利世之智,而徒窃其减额逃刑之利,不工不商。不农不士,以自便其身。且其倡无父无君之教于下天,将使流风之未可已焉。”
这种人危害之大众所周知,欧阳思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应端正风纪,严禁此类人四处游荡祸害乡邻,应强行命他们归农,若有不从者,以司法论罪重罚。
说完 游民之弊,欧阳思提到冗杂之弊,其曰有三,一为冗员二为冗兵三为冗费,欧阳思也分别讲述了三者的社会危害以及解决之道,期间也铺陈了些他从史籍中看到的实例来佐证他的观点。
总之,这番应答条理清晰,思路明晰,有理有据,尽管有些观点略有夸大之嫌,可孙实见皇上没有追究,他也就无须枉做小人,给了一个还算中肯的评价,肯定了欧阳思的文采,强调这篇策论若细加雕琢,也足以在殿试时问鼎他的探花之位。
可有人不这么认为,吏部尚书指出,朝廷已于前年开始减赋,每年官员们的考核也很是严谨,怎么还有可能存在盘剥之风?
因此,游民众多真正的缘由绝不可能是苛捐杂税或被贪官污吏盘剥,而是他们本性怠惰,这种人就应该直接严惩,哪还需送他们田地去教化他们!
吏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