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四回 下说辞士奇平大狱 谈彗星君臣议朝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回 下说辞士奇平大狱 谈彗星君臣议朝政 (第2/3页)

,主考、副主考,一十八房考官杀的杀、砍的砍,这取中了的文士谁不胆战心惊?办得如此之严,往后的考官也要望而生畏!多少年才养了这点文人归心的风气,岂不又扑灭了?而且南闱闹事主犯邬思道并没有拿住,背后有什么文章也不清楚,严惩考官必放纵了这些人,往后动不动就抬财神进贡院,万岁办是不办?这善后何其难也!”

    康熙思索着,将茶杯向桌上一蹾,似笑不笑地说道:“你八成受了什么人托付,趁着朕高兴,平息这天字第一号官司的吧?依你说的,贪赃坏法,徇私舞弊,竟作罢不成?”

    高士奇吃了一惊,“扑通”一声双膝跪下,说道:“奴才岂敢!奴才原是潦倒书生,跟了主子,不次超迁,已经贵在机枢,焉敢以身试法?奴才是说,舞弊当然不好,但主上乾纲在握,这毛病好矫治;动了人心不易挽回。主上天聪睿智有日月之明,自能洞鉴奴才苦心!”

    本来决心大开杀戒的康熙被高士奇的如簧之舌深深打动。想想,又觉确有他的道理。但撒手不治,又于心不甘,默谋良久,康熙方喃喃说道:“不办了?”

    “办还是要办,明面儿上不能声势太大,惊动朝局!”高士奇吃准了康熙急于用兵不愿朝局震动的心思,断然说道,“将左某、赵某调回京师,严加申斥,夺官退赃!闹事者颁密令查拿。待台湾事了,主上南巡,落卷中确有才识的简拔上来。这样,已选上的贡士不致玉石俱焚,落第才士又得特简之恩。将来察看他们的吏治,公忠廉能的擢升,贪墨不法者治罪,岂不是更好?”

    康熙听到此,不禁双掌一合,刚要说“就依你”,话到唇边却变成了:“朕今儿乏了,明日召见上书房和礼部司官合议一下再说吧!”

    回至大内,已是子末时分,康熙便没再翻牌子,径住了养心殿。这夜的戏使他浮想联翩,难以入睡,便索性披衣起来。三年来,每隔半月康熙都要亲自观星,从不间断。今天虽不到日子,但既然睡不着,何不观星呢?太监李德全还在廊下熬鹰,见康熙出来,忙过来请安,要叫值夜太监过来侍候。康熙摆手说道:“朕想独自静一静儿,围一大群人叫人心烦——海东青这几天吃的还好?”

    “喳!”李德全打千儿起身,回道:“——海东青壮着呢!吃的也好,只不过也得放放,它急得什么似的,见人就又咬又叫。没奴才在跟前,一口东西也不肯吃……”

    康熙没再理会,下了丹墀,在寂静的天井里散步。中天冰冷的残月,恰如一把玉钩,若明若暗,将宫墙顶、殿角、呆罳、铜马镀上了一层银光,一切都笼罩在影影绰绰、恍恍惚惚,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的霭气之中。

    “多快啊!”康熙倚着琉璃照壁,仰脸望着满天繁星,不由深深吁了一口气。二十二年前他是从这天井乘龙舆至乾清宫柩前即位、君临天下的,当时是什么心情,如今已是模模糊糊。但十年前腊月在这里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他到死也忘不掉。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派的刺客皇甫保柱,就是从西边房顶上跳下来,当场向自己投诚的。杨起隆腊月二十三造反,这里一片骚乱,穆子煦和武丹连诛十几名太监才镇住逆党气焰……这几年是没了这些事,但朝廷的大事似乎比前更繁更重,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索额图、明珠这两个奴才,康熙八年前好得像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如今却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康熙倒并不担心他们龃龉,亲信大臣之间应该有点距离,但闹得如此水火不容,也是不成体统的!

    康熙拍了拍冰冷的铜鹤,又踱了几步,心里仍不住翻个儿:索额图是皇太子的外叔祖,事事护着太子自是情理中事。但明珠极伶俐的一个人,怎么反倒与太子为难?太子穿了件异样的衣服,就唆使言官弹劾?才十岁的娃娃,有什么碍着他的去处?明珠不晓得,储君早晚有一日要做皇帝,不怕灭他的门么?康熙目光炯炯,反复猜着这个谜儿。

    “失恃儿!”康熙眼波一闪,想起幼时乳母孙嬷嬷讲的“没娘孩儿”故事,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一定是打这个主意。太子无母,宫中无人保护,朕又当盛年,将来不免有宠母夺嫡之事!”康熙望了望后宫,冷冰冰一笑,又向前踱去。

    这时已是丑末时分,天际西北一片藏蓝色的夜空,出现了一长条模糊的光。白白的,像谁用笔蘸了水银轻轻抹了一道。它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康熙全部注意力。他揉了揉眼,觉得还是不甚分明,便快步回殿,从大金柜顶取出一个万花筒模样的东西——这是西洋人张诚从欧罗巴进贡的一件玩意儿,叫“望远镜”。为此,康熙恩准在苏杭一带建了三座天主教堂,一座东正教堂。当下康熙调了焦距,对着一看,不禁失声叫道:“彗星!”

    是彗星,它刚刚出现,正用难以觉察的速度向紫微座东南移动。渐渐地,不用望远镜也瞧得很清楚了。

    “离帝星如此之近!”康熙心中一沉,厉声喝道:“来人!”

    “喳!”李德全带了四个值夜太监应声而至。

    “传钦天监正!”

    彗星出现很快就引起朝野的严重关切。但康熙却没有立即下旨令群臣议论。直到第五日朝会,方令各部院大臣各述己见。这日五鼓时分上书房大臣便乘轿直趋乾清门。各部尚书、侍郎以上足有六七十人,有的鹄立檐前,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在天街向西北遥望,等候着,一边思量如何应对康熙的问话。明珠原料康熙一定提前命递牌子请见的,谁知等了半晌也没个音信,叫过乾清宫太监问时,才知康熙斋戒五日,今儿一早便去天坛拜祭,回来即奉太皇太后懿旨,逼着小酣一个时辰才许见外臣。直到辰初时牌,方见康熙的乘舆抬进天街。熊赐履等长跪在地,默默恭侍他进了乾清门。

    “彗星的事大家都晓得了。”康熙坐定,等众臣依次鱼贯而入,行过礼,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这种事史不胜书,算不得什么稀奇,只是眼下出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