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 (第2/3页)
尚书茹瑺这几日请病假,衙门日常事务由左侍郎于谦掌管。
于谦三十多岁,黝黑的皮肤,眉宇之间紧锁,成了山字形,穿着绯色官衣,上绣孔雀,乌纱帽镶着银边,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这于谦少年时便是神童,曾写下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句。
于谦正在白虎节堂批阅公文,节堂离门口有很长的距离,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书上。
几骑快马奔到兵部衙门门前,马上的骑士滚落下来,摘下背着的竹筒,扯下鸡毛大叫:“鞑虏进攻山海关,兴兵二十万,十分紧急,请速速报于本兵大人。’
守门的总旗官忙接过竹筒,回头吩咐从人:“赶紧安排住处,让他们歇歇,我去禀报大人。“
总旗官蹬蹬跑进衙门里。
于谦的注意力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总旗官跑到门口,以他的级别是进不了白虎节堂的,他在台阶下双膝跪倒,双手高举竹筒,有郎中小碎步跑了出来,接过竹筒,验过封口朱漆,确定完好无损,转身来到桌案前,在于谦监督下打开竹筒,取出告急文书,递给于谦。
于谦打开文书,这文书一式三份,他看罢眉头紧锁,拍案而起:“来人,将告急文书送到内阁,禀报辅臣大人,本官即刻进宫面圣。”
内阁是大明王朝的中枢,在紫禁城的东面,文渊阁,这是一片低矮的房间,比一般的富裕人家条件都差,这内阁本来是永乐皇帝为了中央集权,把丞相的职能分给了三个人,权利分散了,利于制衡才设立的,以“初定内难,四方之事方殷”为名,特命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人入值文渊阁,久而久之被称作内阁。
天近深秋,北方一早一晚已经起了寒风,低矮的文渊阁又潮又暗,杨士奇上了年纪,皇权特许,在值房内燃起了银丝炭,房间里有了一些暖意,杨士奇放下当值翰林院修撰送来的告急文书,这文书是山海关总兵,新建伯卫境派人六百里加急送来的,三天前,瓦剌集大军二十万袭击辽东,与朵颜三卫干了一架,胜利之后一路奔袭沈阳中卫,连破中卫城等七个城池,被卫境派人挡在了抚顺城下,卫境派人请援,请朝廷即刻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