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婚礼 (第2/3页)
沉的嗓音透着一股沙哑感,俊毅的面庞上,充满了餍足的神色,看起来迷人极了。
谢晏和想到昨夜自己越是求饶、男人就越是过分,最后她眼睛都哭肿了,男人仍是没有放过自己。
谢晏和怒从心起,捉住男人的手掌,在他的虎口处恶狠狠地咬了一口。
魏昭眉毛都没有皱一下,而是含笑说道:“牙不酸吗?”
谢晏和眯起一双桃花眼。
魏昭好整以暇的模样气的她牙根发痒。
可是面对男人的厚脸皮,她又无可奈何的很。
还是鸳鸯听到了寝殿内的动静,却也总不见人起来,不由小心翼翼地朝着寝殿内提醒了一句:“皇后娘娘,时辰不早了。”
床榻上面,明黄色的纱帐将外边的光线遮的严严实实,以至于谢晏和并不清楚现在的时辰。
听到鸳鸯欲言又止的提醒,她“骨碌”一下翻身坐起,但因为她起得太急,不小心牵动了身上不可言说的地方,顿时痛地暗“嘶”了一声。
“小心一些。”魏昭连忙将人搂住,低沉的嗓音柔和得仿佛能够滴出水来,他温声道:“乖宝宝,在这等着,我去给你找衣服。”
魏昭说话时,温热的呼吸就喷拂在谢晏和的面颊上,特别是那声腻死人的称呼,那声缠绵悱恻的“乖宝宝”,谢晏和的脸蛋不争气地红了。
两个人耳鬓厮磨了好一会儿,等到谢晏和梳妆完,都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用完早膳之后,冯会打量着这时候进殿不会再讨皇帝的嫌了,恭敬地说道:“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和两位公主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宣!”魏昭沉声说道。
“陛下看看我有什么不妥吗?”谢晏和抬手扶了一下发间的凤钗,微微歪着头,一脸噙笑地看着魏昭。
“美极了。”魏昭在谢晏和的雪腮上偷了口香。
谢晏和抿嘴一笑,斜睨了魏昭一眼。一双桃花眼柔情似水,看得魏昭骨头都酥了。
心疼谢晏和初经人事,魏昭亲自将她抱到上首去坐了。
两个人刚刚坐好,便见太子和太子妃、福庆公主和驸马楚国公世子还有宜昌公主一起走进大殿内。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不管殿内站着的几个人都是什么心思,但在魏昭面前,无人敢对谢晏和不敬。
“平身。”魏昭淡淡道。
冯会拍了拍掌,内侍端着托盘鱼贯而入,分别放到太子、太子妃、福庆公主等人的面前。
魏津心中纵然有再多不满,在对自己日渐失望的父皇面前,丝毫不敢造次,他拿起托盘上的茶盏,双手奉至自己的父皇面前:“父皇,请喝茶。”
魏昭接过,直接放在桌子上。
魏津见状垂下了眼睛,他没有想到,父皇现在对他连敷衍的心情都没了。
自己敬的茶,哪怕父皇沾沾唇也好。
魏津沉默着拿起另一杯茶,递到谢晏和面前,平静的嗓音听不出任何的起伏:“母后,请喝茶”
谢晏和的一双桃花眼微微弯起,她温声说了一句:“鸳鸯,将本宫给太子的封红拿上来。”
“奴婢遵命。”鸳鸯一张鹅蛋脸上端着笑,将盛着封红的托盘奉到太子跟前。
魏津强忍着心底的尴尬收下了,口里面还要称谢:“儿臣谢过母后赏赐。”
谢晏和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里面却舒爽极了。这种占着名分和大义的感觉让她做梦都能够笑醒。
到了陈蓉这里,她可没有太子的养气功夫,给魏昭敬茶时,神情还算自然。到了谢晏和这里,脸上的神情就十分勉强了。
“母后,儿媳给您奉茶。”陈蓉娇柔的嗓音细若蚊呐。
谢晏和春笋一般的纤纤细指拈起盘子里的一颗蜜饯,送入唇中,像是根本没有听到陈蓉的话。
陈蓉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但是皇帝就在这里,陈蓉尽管恨得心头滴血,脸上却还要端着笑容,略微抬高了几分声音说道:“母后,儿媳给您奉茶。”
谢晏和这一次没有再给陈蓉难堪,她接过陈蓉递过来的茶盏。若说太子那里,谢晏和还端起杯子沾了沾唇,这次却是看也不看,直接放到桌上,口里唤着鸳鸯:“将本宫给太子妃准备的封红拿上来。”
到了福庆公主这里,却是与方才的气氛截然不同的轻松和欢快。
就是魏昭,也含笑接过福庆公主和楚砚同时递过来的茶盏,喝了半盏。
到了谢晏和这里,听着福庆公主和楚砚口称“母后”,更是笑靥如花。
就连准备的赏赐,也是谢晏和精挑细选的一株尺高的血珊瑚盆景,和一柄金镶羊脂玉的祥云头如意。
“多谢母后赏赐。儿臣可偏了母后的好东西了。”曾经的表妹变成了如今的嫡母,福庆公主叫起母后来,却没有半分的勉强之色。
就连魏昭,也对长女的态度满意至极。
“冯会,去库房里将琉球进贡的红宝和南珠赏给福庆公主两匣子,让她走的时候带着。”
“儿臣谢过父皇。”福庆公主喜形于色。
倒不是福庆公主眼皮子浅,而是太子敬茶的时候,自己的父皇连茶都没喝,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却是一笔极丰厚的赏赐。
宫中的奴才都是捧高踩低之辈,东宫的日子只怕以后要愈发难过了。
只要东宫过得不好,福庆公主就开心了。
最后敬茶的是宜昌公主,她要比从前沉默了许多。
谢晏和与宜昌公主原本也没有多少交情。更何况,宜昌公主的胞妹端敏公主对谢晏和心怀恶意,差点让谢晏和遭遇不测。
谢晏和不是圣人,虽然知道宜昌公主在宫中处境艰难,却也没有帮扶一把的意思,她沉默地接过宜昌公主递过来的茶盏,浅浅抿了一口。至于给宜昌公主的赏赐,也是与太子夫妇相同的封红。
宫中的奴才历来最会看风向,通过方才皇后娘娘的举动,自然能够认清日后该讨好谁、疏远谁。
“茶也敬完了,都退下吧。”魏昭怜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