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连城 番外篇 东汉葬歌——传说的开始(上)
第三章 烽火连城 番外篇 东汉葬歌——传说的开始(上) (第2/3页)
完,四贤老笑了笑,接过司马懿手中的火把放回墙上,然后安静地坐在一边,不再说话。
司马懿小心地用手慢慢将铁卷打开,发出了铁器碰撞的声音,因为铁片之间,也是用铁环相连的。
随着一列列的文字展现在司马懿眼前,他的嘴巴不禁渐渐张大……
————————————————
东汉桓、灵二帝时,朝廷的当权者分为宦官和外戚两个派系,宦官的代表有侯览、曹节、王甫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而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也正是因为这样,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
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士大夫。他们品德高尚,时称君子,当时有名的士人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
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这样便可以趁大赦被免罪。但当时正直的官员如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有罪之人。于是,宦官派系便向汉桓帝刘志进言诬陷,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桓帝进谏,惹得桓帝不悦。刘茂不敢再言,而陈蕃仍独自上书,替冤屈的官员申辩,希望桓帝制止宦官乱政。此举得到了多数朝臣官员及百姓拥护,却不想这些官员都被免去官职,有些更惨被害死。
桓帝大怒,下诏逮捕党人。太尉陈蕃却拒绝平署诏书,但这并没有阻止如李膺等忠义之士被捕受刑。
陈蕃再度上书劝谏,却被桓帝免职,同时被免职的还有司空刘茂。
第二年,桓帝窦皇后的父亲槐里侯窦武上书为李膺等人求情。与此同时,宦官派系向桓帝进言,说天时已到,应大赦天下了。其实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因为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了宦官子弟,宦官怕惹祸上身。
于是桓帝于同一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李膺等人被释放,但却只是放归田里,终身罢黜。
这便是东汉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而仅仅过了一年,汉桓帝刘志驾崩,灵帝刘宏继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其父窦武为大将军,并再度被任命陈蕃为太尉,与司徒胡广一起主持朝政。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也得以重新被起用。
但以曹节、王甫等人为首的宦官派系则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致使窦太后多次在他们的怂恿下胡乱下令。
在窦武等人强烈建议下,处死了宦官管霸、苏康等,但窦太后却保护着曹节等宦官要人,不愿士人去处罚他们。
窦武等人准备趁天有凶兆之时,动手除去宦官曹节、王甫一党。
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回家,宦官盗出他的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