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下唯心 十三、百姓何求 (第2/3页)
孙伯符怎么也学会打哑谜了。你不过是担心若要直取王朗而不顾严白虎,会腹背受敌吧。”
“你这般聪明,可千万别让袁术察觉。我真怕他不将你这智将还我了。”
“你手下多谋之人无数,又有何忧虑。”
“可没有一个名叫周公瑾。”说着,孙策大笑了起来。
丈夫生于世,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这便是周瑜此时的想法。只是周瑜虽然大器,对于情感却不愿过多表达。
“十贤老那边有什么动静?”
“斥候回报,他命两个夜帅领数千属下去帮王朗布防了。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
“看来,伯符手下之人,仍须精进啊。”
“怎讲?”
“不久前我派出巡防的士兵,可是见到一个少年路过此地向扬州而去。”
“谁?”
“一个奇丑无比之人。”
“凤雏?!”
“听手下人诉说,当是他没错。”
“他为何会到此?”
“想必,与我等之行有关吧。”
“那你为何不拿住他询问?”
“我拿住他,袁术必然知晓。既然他趁夜乔装而走,必然是与袁术闹翻。那我又何苦再为袁术将其捉回?麻烦之人,最好不要使其散于四方,全放在一起,才好对付。”
“呵,你那谋略之术我是不懂。我现如今只想知道如何能保万全。”
“如严白虎那般山匪,假意与之结盟,约以平分会稽便可。若是不成,便再以些许薄礼相赠,他必贪图眼前小利,而无远忧。”
“不错,此等无智之人,确是不足虑。”
“那我倒要问问伯符了,你此行究竟为何?”
确实,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周瑜点拨,孙策自己便能处理得当。
“唉,还不是为了十贤老之事。”
“哦?你仍纠结于那次会面?”
“是。”
这才是孙策真正的疑惑。自从上次见到十贤老于吉之后,孙策便整日都在思索,为何浴血厮杀想要还天下太平的将领,反不如一个信口雌黄的道人更得民心。究竟百姓心中所求是什么?
“伯符,你可知道,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是何物?”
“人命?”
“不错。乱世之中,兵卒、百姓之命,便如同草芥。战功赫赫的名将脚下,皆是森森白骨。你我衣食无忧,自然不会知晓百姓之疾苦。一介庶民,受尽欺辱,却仍要苟活,他们整日所想,便是如何保证下一餐不会受饿。百姓眼中,所有手执兵刃者皆是一类,又何分善恶?”
“但我军所到之处,皆秋毫无犯。”
“那又如何?我等终究是要去某处用兵,令那里的百姓受苦。对于他们来说,一个能信奉的仙道,比我等更能得人心。毕竟仙道只会赐福,而我等只会引战。”
孙策沉默了。
这是之前没有人对他讲起过的。的确,不论大义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仍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兵者,凶器也。
百姓之所求,无非是天下再无兵戈。
即使自己是真心为了让天下太平而行,募兵、征粮、赋税,这些施加与百姓的压力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