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柴窑瓷片,六棱金杯 (第2/3页)
早在宋代,不要说完整器,柴窑的瓷器碎片就已经很少见了。
欧阳修的《归田录》里写过:(柴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这说明欧阳修是见过柴窑瓷片的,也就是说最起码民间是有人得到过柴窑瓷片的。
但是到了明代,宫廷中虽然藏有极少的柴窑,民间却连瓷片都见不到了。
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
这说明文震亨这样的鉴定专家和收藏大家,连个柴窑瓷片都没见过。
······
吴夺腾地站起来之后,倒是又迅速冷静下来了,因为不太可能碰上真的柴窑,而且梅小梅只说“有关”。
梅小梅则继续说道,“在羊城查获了一件东西,基本可以定性为走私品,没能出羊城,就被我们办事处的人给扣下了。具体案情就不给你说了,但是东西鉴定起来有些麻烦。”
“就一件东西?”吴夺问道。
“对。”
“一件疑似柴窑的瓷器?”吴夺又问。
“嗐!”梅小梅道,“怪我没说清楚,要是一件完整的疑似柴窑的东西,那现在能调动的专家估计都会赶到羊城‘会诊’。这只是一件镶嵌瓷片的六棱金杯。”
“听起来档次也不低啊!”吴夺想了想,“六棱,那也就是六面,六块瓷片,柴汝官哥钧定?”
“对,很可能是这样。但是汝官哥钧定基本可以判定了,就是那片疑似柴窑的瓷片不能定。”梅小梅解释,“我是想吧,如果你能判定个大差不差,不管是不是,有个基本结果。下一步我们根据这个结果再定如何具体处理。”
“行,明天几点?”
“九点吧,你住哪里?我去接你到我们的羊城办事处。”
吴夺说了酒店地址,便挂了电话,随后又去跟罗宇泽和葛亮说了说。
罗宇泽一听柴窑,也是两眼放光,不过这种事儿,他肯定不能跟着去。葛亮却笑道,“我看柴窑的可能性不大。”
三人随后议定,明天吴夺的事儿完了,就定下时间先回燕京了。
······
第二天上午,吴夺在特调局羊城办事处的小会议室里,见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