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873章 罪孽深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3章 罪孽深重 (第2/3页)

他的这一设计不仅解决火炮的机动性差和运输不便的弊端,而且还兼顾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等优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麻子在参观完子母炮的演练后,圣心大悦赐名该炮为“威远大将军”。

    该炮在此后不久爆发的“昭莫多战役”中大显神威!

    铺天盖地的炮弹碎片,打得蒙古噶尔丹大军哭爹喊娘,顿时溃不成军,根本无法在清军如此猛烈炮火之中,保持严整的军列。

    顷刻之间,刚才还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便纷纷弃械逃命。

    至此一战,噶尔丹大军一蹶不振,十年不敢进犯国境,蒙古喀尔喀地区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后来他又发明了连珠火铳,火铳即火枪,宋朝时发明,宋、元、明时代均已装备军队为火器队。

    元代蒙古西征西亚欧洲,曾经有炮队发挥威力。

    后来,东方的火枪技术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人所学并改进。

    明末,努尔哈赤的东掳军即曾经请欧洲技师指导研制“红夷大炮”等军火。

    来华之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均曾经参与明清的制造枪炮活动。

    戴梓的发明是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

    据记载,铳背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戴梓在火器设计中频频大放异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

    不久,麻子便以“通倭”为名,将其一家流放到关外东北。

    此后的30余年间,戴梓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最终死于贫病交加!

    一代兵器大师,却以这种凄惨景象落幕,真是让世人为之惋惜。

    戴梓废逐而死后,华夏此后二百年间,就再没有能够研制近代火炮枪械的设计师与火器专家。

    而戴梓关于枪炮奇思妙想的设计,则通过南怀仁等递送的情报而流入欧洲。

    从此华夏军事火器技术即远远落后于西方。

    对于戴梓是如何获罪的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