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检验新武器性能 (第2/3页)
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
实际上,在四川盆地发现油井,并非偶然。四川民众自古以来都食井盐,在凿井取卤煎盐的过程中,发现了石油,甚至天然气。尽管最初凿井的目的是在寻找盐卤煎盐,而结果则在含油岩层中发现石油。
至于对石油的利用,在我国古代主要用来照明。最初是制成蜡烛,后来开始提炼成灯油。
后来还用于军事上。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周时期,突厥人围攻酒泉,北周军队用石油焚烧突厥人的攻城器械,突厥人泼水营救,火势却越烧越猛,结果可想而知,大败而归,酒泉最终得以解围。
五代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在后梁与后唐作战中出现了以铁筒喷发火油的喷火器,用以烧毁敌船(《吴越备史》)。
北宋时期,官府手工业的军工作坊里开始出现以石油为原料的“沥青作”、“猛火油作”。
与敌方作战时,宋军把猛火油用“筒柜”“火罐”等机械装置喷出,威力不小。稍后,人们还研发出用沥青作为延发剂来控制火药燃烧速度,这比外国早了一千余年。
此外,人们还将石油用于炼钢、医药、制墨等方面。
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洧水”的描述:
“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
即认为用石油烟制成的墨,据说沈括的“石油墨”受到当时的制墨行家苏轼的极大赞赏,可谓上乘。
宋应星他们使用的石油也是经过提炼的,虽然到后世的煤油汽油等还差很多,可是在明朝已经足够先进,要知道汽油在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
看到士兵提着一个铁质罐子固定在吊篮上面,朱由检就知道那里装的是燃料,他走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东西黄黄的,用树枝挑了几下发现这东西还有些粘稠。
宋应星看到皇帝如此,他急忙上前介绍:
“陛下,这是皇家科学院用石墨提炼的热气球燃料,燃烧不是很快,火势也不是很大,很适合用在热气球上。开始我们用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