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智商有余,情商不足 (第2/3页)
”
解缙最后的那句话,可谓道尽了一个“智商有余、情商不足”之人的苦楚,甚至有时候他们明明是好意,但说出来的话却同样十分伤人,如果对方是君子,倒也罢了,可若是遇到小人,那他们恐怕就要倒霉了,而官场上最缺的恰恰就是君子。
“李兄,你既然能看出我的问题,还请你给我指条明路!”最后解缙忽然站起来向李节行了一礼道,这次他得罪了人,被朱元璋训斥了一顿,下次可能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李节也没想到解缙竟然向自己讨教,当即也站起来还礼,然后拉着对方又坐下,只不过他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陷入到沉思之中,解缙也不敢出言打扰。
其实解缙在刚中进士时,还是十分受朱元璋器重的,经常将他带在身边,连圣旨都由解缙来草拟,甚至朱元璋还曾经对解缙说,从礼法上他们虽然是君臣,但感情上却更像是父子,所以让解缙知无不言,结果解缙也十分实诚,第二天就呈上万言书,指出大明朝政的一些弊端,后来他更是献上《太平十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夸奖。
不过解缙身上的缺点也很明显,在朝堂上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兵部尚书沈潜,以及御史袁泰等人,最后连朱元璋也觉得他性情冲动,再这么下去,可能会引起大臣们群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就把解缙的父亲召来京城,让他把解缙给领回家了,没错,就像是一个孩子犯了错,然后老师把家长叫来,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管教。
从上面这件事也能看出,朱元璋真的把解缙当成一个孩子了,那句“情同父子”应该不是虚言,另外也能看出,解缙的性格可能真的像孩子一样,天真有余却又不知轻重,得罪别人可能还不自知。
只见李节沉默了许久,最后终于抬头道:“解兄,你想报效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这点我十分佩服,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两点,其实并非一定要做官!”
“不做官?那如何造福百姓?”解缙闻言却是一脸的愕然,读书做官,然后再以官员的身份达成自己的理想,这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固定思考模式。
李节也知道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有巨大的思想代沟,光靠言语来解释根本行不通,所以只见他神秘的一笑道:“解兄,明天下午,在军器局旁边的热气球作坊中,那里有一群很有趣的人,也许你能在那里找到答案!”
“热气球作坊?那里不就是造热气球的地方吗?”解缙闻言也更加不解,热气球他当然知道,甚至在热气球起飞时,他就站在朱元璋身后,亲眼见证了那场震撼人心的飞行,至于热气球作坊他也听说过,只是从来没去过。
“呵呵,那里可不仅仅造热气球,解兄你去了自然就会知道!”李节却再次神秘的一笑,说完就起身告辞,毕竟他已经给出了提示,至于解缙去不去,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第二天上午,刘英火急火燎的从城外回来,他是过了长江才被朱元璋派去的人追上,当得知自己就是铁册军的指挥使时,他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