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三大电影节的潜规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三大电影节的潜规则 (第1/3页)

    如果说前几次受邀去欧洲三大节,贺新是去参赛评奖的话,那么这一次他的角色就是一卖片的工具人。说句不夸张的话,他是目前国内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新生代男演员,没有之一。

    参加过这么多次的海外电影节,他多少也能get到所谓艺术电影的最高殿堂——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一些潜规则和评奖的套路。

    欧洲三大节在世界各地都有选片人,每年经选片人推荐报名参赛的电影就有一千甚至几千部之多。但入围的往往只有十分之一或者几十分之一。

    主办方、区区几个人评委会不可能仔仔细细把这些电影统统都看一遍,那么入围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看选片人的能量,或者导演、演员本身的知名度。

    只是那些知名度极高的好莱坞的商业片导演、大明星除外。

    比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就从未得到过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青睐;丹尼尔.戴.刘易斯、哈维尔.巴登和靓汤、小李子之流在欧洲三大节的评委眼中永远是两回事。

    所以,所谓欧洲大三节,别看高高在上,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艺术电影圈的熟人社会。

    就好比贾科长、王晓帅、楼烨,包括湾湾的侯赔钱、蔡明亮之流,他们的作品,往往拿到一个入围名额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你在进入这个圈子前,首先得证明自己的实力,比如象王晓帅、楼烨都是在先锋的鹿特丹电影节上成名,然后才进入欧洲大三节那些老爷们的视野。

    同时运气也是不可少的加成,就象贾科长当年的《小武》就寄了一片录像带给柏林组委会,碰巧被青年论坛单元的主席夫人看到,顺手推荐给了自己的丈夫,当时青年论坛单元的主席格雷格看了之后,顿时有种得遇名士的感觉,于是就让这个汾阳小子登上了国际的大舞台。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那位主席夫人没有发现《小武》的录像带会怎么样?也许在电影圈可能就没有贾科长这号人了。

    同时华语电影之所以受到欧洲三大节的青睐,还是因为其有深厚的底蕴。

    没错,就是底蕴!

    从电影诞生的那天起,一直到二战,世界电影的中心一直在欧洲,同时世界上还有两个占据重要地位的电影中心。一个是北美的好莱坞,一个就是亚洲的上海。

    好莱坞应该说是欧洲的电影的一个分支。

    而因为文化的差异,华语电影可谓独树一帜。从二三十年代甚至一直到了五十年代,上海的电影风靡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大中华区。

    那个时候压根就没什么香港电影这么一说。

    直到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批的上海电影公司包括电影人搬迁到了香港,才有了后世的东方好莱坞之说。

    而好莱坞电影则是因为二战之后,因美国的迅速崛起,才逐渐开始席卷整个世界。

    正是因为有这种底蕴,哪怕华语电影在世界舞台上中断了近三十年,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三四代导演,比如谢进、吴天鸣、谢斐等人在国际上依旧享有盛誉,而后才陆续有国师、凯哥、李安、侯赔钱等登上国际舞台。

    进入九十年代到新世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