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躲猫猫(求月票) (第2/3页)
是天坛。
明天就是中秋节,肯定要在首都过了。
月饼今天已经买回来,并且分发下去,月饼是稻香村的,绝对地道。
大张罗还一个劲叮嘱那些小娃子:“不许都吃光喽,怎么也得留一块明天吃,应应节。”
小娃子们笑嘻嘻地答应着,结果就真有管不住嘴的,越吃越想吃,把分到手的两块月饼都给造了。
中秋节这天,安排的主要是逛商场,有高峰和楚云秀当导游,刘青山也就放心,领着家人,还有哑巴爷爷,一起去位于史家胡同的老宅子。
到了大门前面,奶奶和秋菊奶奶同时一愣,门口怎么变样了,两个大大的门墩儿,分立左右。
“这个门墩儿,以前最少也是亲王家用的。”
奶奶端详一下鼓型门墩上边的瑞兽,嘴里不由得感叹一声。
刘青山就笑嘻嘻地说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奶奶,现在不讲究这些了,咱们用了也就用了。”
他并没跟奶奶说重新维修的事儿,就是准备给老太太一个惊喜。
看着原来残破的门斗,已经被重新修缮,奶奶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和秋菊奶奶携着手,一起走进进院。
进院之后,俩老太太就愣住了,迎面是一个巨大的影壁,上面的墙帽装饰讲究,一瞧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东西。
中间是松竹梅这岁寒三友,青松挺拔,碧竹坚劲,寒梅怒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仿佛就像是经历过苦难的这一辈人,岁月再苦,也能支撑下来。
“好,真好!”
爷爷刘士奎都瞧得连声叫好,这宝贝孙子,真懂爷爷奶奶的心思,已经偷偷摸摸的,开始修缮老宅子。
奶奶则更加识货,上前轻轻抚摸着影壁上面的图案:“这个我小的时候,好像在醇王府看过这东西。”
醇王府,建国后变成了那位可敬的宋女士的故居,估摸着,这东西是战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流落出来的。
院子里,有五六个老工人,正在干活,老帽儿师叔在这边照应着。
这些工匠,都是老帽儿请来的,据说都是专门修缮故宫建筑的老师傅,手艺自然是没的说。
至于原材料,也都是老帽儿和鲁大叔帮着划拉的,有些花俩钱买的,有些干脆就是白捡的。
也就是这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人们还没重视这些老玩意,再过几年你试试,一块瓦片都捡不着。
这些老师傅的待遇不错,香烟茶水供着不说,工钱也比较优厚。
整座宅子修缮下来,工钱就是是两万五千块,先给一万,等完工之后,再给那一万五。
他们一共六个人分,每个人能分四千多。
至于工期,预计是今年和明年这两年,等到来年入冬,基本就能修缮完毕。
“青山,一定要好好谢谢这些老师傅。”
奶奶发话了,显然老太太对于已经修缮完的地方,感觉非常满意。
当然不能口头谢,刘青山从包里数出几十张大团结,按照每人十张给分了。
“大伙辛苦了,正好今个儿过节,俺家老太太有赏。”
那些老师傅也都乐得眉开眼笑,纷纷过来跟老太太道谢,心里琢磨着:肯定要多用点心思,把这房子好好拾掇拾掇。
刘青山也把这些老师傅的表情看在眼里:这钱不白花啊,看来还是奶奶厉害。
继续往里走,老四老五扯着小火,早就不知道跑哪疯去了。
看着用棚子遮盖的砖瓦和雕花门窗等等材料,奶奶又跟老帽儿师叔道谢,搜罗这些东西,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也就是有老帽儿这种人,整天东游西逛,还有闲工夫,才能弄回来这么多。
“嗨,都是一家人,谢啥谢呀,赶明个儿俺老了,在这里也有个窝就成。”
老帽儿看来也真喜欢这个老宅子,把这当成自己的家一样。
“师叔,那肯定没问题,给您养老送终都没问题。”
刘青山嘴里开着玩笑。
哑巴爷爷则手上比比划划的,看得刘青山也憋不住笑,原来是在教训师弟呢,要他有点正事,赶紧讨个老婆,也好传下香火。
“师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