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凤凰山 (第2/3页)
层次上,哪里有资格跟老师要公平?即便把事情反映到学校去,各级领导也会毫不犹豫站在老师一边。除非耿天鸣的家庭很有背景,否则跟班主任老师作对只能是自寻死路。
可是耿天鸣来自后世,不管是小学评选最佳少年,还是初高中评选优秀学生,采取的均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但整个评选过程公开,连结果也要在群里公示,接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监督。
所以耿天鸣对这种不公平的暗箱操作和霸道作风深恶痛绝,禁不住嘲讽道:“倒数第一能拿三好,全班第二却拿不到。这就是梁水一中的作风,真TM讽刺!”
傅雨珊很清楚学校里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心中暗道:“耿天鸣毕竟出身普通家庭,哪里知道人家父母找了多少关系,做了多少工作,自家孩子才能拿到三好。即便李子卿家没有关系,这学期的三好也会是另一个人,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唉!好在耿天鸣学习好,凭本事考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说实话,梁水一中初中部升上来的这批学生,学习好的孩子并不算多,除了三四十个尖子生外,剩余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习一般但父母背景深厚的人。例如文眉、刘玟、傅雨珊、孟伟和李子卿等学生,他们的父母长辈无一例外均在体制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担任相对重要的职务。
而耿天鸣今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比起上述家长的社会地位和能量来可谓是天上地下差距巨大。
指望不上父母的荫庇,像耿天鸣一样来自外校的普通学生只能靠自己争气。好在九十年代初期的高考相对公平,还没有后世自主招生等那些杂七杂八的猫腻,仍旧得凭真本事才能跃过高考这座龙门。
梁水一中历年的高升学率,实际上是靠着二次掐尖,从全市各个初中招来的顶尖优秀学子撑着场面。他们这些在一中老师眼里素质欠缺,只知道学习的敦厚学子,才是维护一中这块金字招牌的真正力量。
可惜,他们仍然被老师们固执地认为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远不如一中自己培养的学生素质全面。
傅雨珊怕他走极端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