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74章 算圣 (第1/3页)
曹德和华佗一起,一上午的时间,拜访了好几位名医,想请这些杏林的大手子们出山相助。
但结果并不如意,这些杏林中的大手子们,要么出身于医学世家,要么师承某位医学前辈;或者自己开着医馆,或者是某些医馆的坐堂医师。让他们摒弃自己原来的家业,跟着曹德打工,显然是不会同意的。
再说了,三国时期,医院的模式仍以小范围的社区诊所为主,其次以游荡的走方郎中为辅。朝堂上虽然也有医疗机构,但那是为皇家和贵族服务的。如太常的太医,主治百官之病;少府的太医,主治宫廷之病。
这两个机构,固然也有监管地方医药的责任,但实际上,与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关系并不大。
而曹德这所医院,占地六十亩,科室几十处,不仅分门别类十分细致,其所能容纳的病人也极其的多。
最关键的是,它对所有人开放。不管你是当今的皇室成员,还是底层的难民乞丐,都可以过来。
这在大汉朝是先例,独一无二。
也正因为它如此独特,所以众人更加难以理解。
自高平城搬迁过来的几名医师,甚至直接对曹德说道:“二爷,恕我直言,百姓若是要看病,门外开的有医馆,乡下走的有郎中,你弄这么大一座医院,除了看着光彩,有什么用?难不成大伙伤个风发个烧,就得累死累活的跑到你医院里面去瞧病?那就不是瞧病了,那是瞧热闹去了。”
高平城,两汉时称为泫氏县,城内有许多代代相传的医学世家。虽说地方不大,可它不仅是草药等物的种植基地,还盛产名医。
三国魏晋时期的几位神医,除了华佗、张仲景、董奉之外,就数王叔和了。他就是高平人,《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三部医学巨著都是他写的。
因此,曹德很希望能够和高平城的医师们搭上关系。如此一来,不仅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医学人才,就连草药之类的问题也能得到妥善解决。
但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不来。人家自己开的有医馆,不想给别人打工,也不认为曹德的医院能够做成什么大气候。
一连拜访了好几家,除了谈成几单草药的合作外,一提到请他们到医院中坐堂,众人全都婉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