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奴性 (第2/3页)
年无偿干一个月的苦力。
官府建造、修桥铺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每年都少不掉,每年都得白干一个月以上。
到此,仍旧没完,你还得服兵役。
服兵役时,你想活着回来,甚至只是单纯的活着,那就难了。
退一万步讲,哪怕你能活着回来,也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十六离家,八十方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状况,比比皆是。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别说亲友子侄,连死后给你挖坑下葬的人都没有……
曹德的屯田制,不征徭役,不征兵丁,不收苛捐,不收杂税,只要你过来种地,一切全免。仅仅在你的收成里面,提一成。
这一成,所有的东西全都包了!
但他们为什么不回来呢?
二人百思不得其解,都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荀攸想了想,问道:“会不会,我们收的田租还是太重了?要不,二十税一?或者,三十税一?”
三十税一,这在战争年代从未出现过。
当年,汉高祖刘邦起于微末,得了天下之后,为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定下了十五税一的田税。
一直到文景两帝,这个税收只减不增,从未加过。
文帝登基才两年,就把田税降至三十税一,人头税也从一百二十钱降至四十钱。
第二年,又免收一半田税。
后来,他干脆取消了,直到十三年后,景帝登基时,才恢复到三十税一。
这个时期的税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低的,没有之一。
当然,那是在盛世,是和平年代,国内无动荡,民间无战乱,税收自然可以达到这个程度。
可现在是诸侯割据的时代,三十税一不可取。
你若敢定下三十税一的田赋,保管你连兵都养不起,仗也打不起,稍微弄点装备器械,就得倾家荡产。连饭都吃不上,谈什么征战厮杀,抵御外敌?
曹德仔仔细细的琢磨一番后,否定了荀攸继续下调田税的建议。
他吸了一口冷气,突然自言自语似的嘀咕道:“难道,是因为奴性?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田税太低了?”
一想到“奴性”这两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