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亮亮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2/3页)
畿发下海捕文书,罪责嘛,就以捕盗的名义。记住,用他新公验上的名字。”
曹德回过头来,问甄逸道:“河北袁绍,给刘备办的通关文牒,上面是什么名字?”
甄逸答道:“刘文叔。”
“刘文叔?”
曹德哈哈大笑,“后汉光武帝刘秀,其字就叫文叔。刘备借用他的名字,这是要光复大汉,做天下之主啊!你们去吧,在许都近郊发下告示,就抓刘文叔!”
众人纷纷起身,欣然领诺。
大伙散去之后,诸葛亮并未离开。
他对曹德的这番做法,有些不同意见。
说是不同意见,其实,就是不服。
在诸葛亮的认知中,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黄承彦最有能力的弟子。
这个能力,不仅指诗辞歌赋,不仅指机关阵法,更包括了治国救民、计策谋划。
他认为,自己文韬武略,莫不精通;文治武功,无所不能。
怎么一连出了两条计策,都被全盘否定了。
上一次,他劝曹德放弃甄家族人,让袁绍与河北富户互相倾轧。若按照他的计策来,袁绍,与河北豪强,必然会产生无法磨灭的隔阂。整个河北,也会陷入到一片动荡、混乱之中。
但曹德不同意,他想救甄逸,想救甄家族人。
说白了,他想救甄宓。
妇人之仁!
诸葛亮忍了下来,没有当面拆穿。
这一次,他给曹德献计,要以刘备为借口,攻打徐州。
可曹德还是不同意,他怕袁绍,怕袁绍的百万大军。
但诸葛亮不信,他觉得,曹德还是想救甄宓。
妇人之仁!!!
为了一个女人,竟置军国大业于不顾;为了一个女人,竟然放弃这么好的天赐良机!
袁绍打来了又能怎样?
曹军虽然只有三十万,可北关已成气候,郑地城池,已连成一片。
袁绍左右摇摆、好谋无断,他哪怕倾举国之力,到郑地扣关,也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八大谋士相互挤兑,各说各的办法好,各说各的计策妙,他听谁的?他知道怎么打仗吗?
可一旦刘表、孙吴、吕布达成和解,再要以包庇朝廷要犯之名去图谋徐州,已经晚了……
诸葛亮脸色深沉,抬头盯着曹德,质问道:“二爷,你说我们去打徐州,袁绍必会南下攻郑,做的准吗?”
曹德见他如此严肃,便收了笑容,点头应道:“做得了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