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行路难 第1086章 文武分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6章 文武分途 (第2/3页)

有不臣之心,就是国君猜忌大臣,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他进一步提出,将兵权留给天子,也有利于司徒做事。天子直接主持兵事,了解养兵的消耗巨大,更能理解好战的危险,从而提倡宽政,尽可能减少民变的可能。就算他想穷兵黩武,没有司徒府提供的钱粮,他也走不远。

    听了几个年轻人的建议,杨彪觉得有些道理,转头又和司空周忠商量。

    周忠考虑的方向与杨彪略有不同。

    一来,他觉得天子的态度很清楚,还兵权于太尉的难度太大,没什么实现的可能。勉强行之,眼下与天子和谐相处的现状有被打破的可能,风险太大。

    二来,他觉得天子掌兵也不坏。眼下的天子经过苦难,有穷兵黩武的可能,但后世之君未必能吃这样的苦,让他远征也未必有兴趣。

    从长远看,这个方案利大于弊。

    他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更方便司徒独揽治民大权,应该让天子大部分时间在外巡狩,别留在京师掣肘。

    杨彪瞪了周忠一眼,又觉得这个建议也不错。

    文武分途,天子专注于军事,也的确应该四处巡狩,了解各地的形势。

    不同的地理,决定不同的作战方式,这可不是坐在宫里就能了解的情况。

    只是这样一来,必须控制好军队的规模,要不然这巡狩的费用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杨彪随即决定,与天子好好谈一谈,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

    决定将兵权留给天子后,如何教育嗣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天子的重心是军事,对朝政的了解更接近于监察,知道如何评价司徒的优劣即可,却不必自己精通政务。

    而学习军事比学习施政相对容易一些,关键是能不能吃苦。

    这一点也给选择嗣君带了便利。

    如果不能承受军旅之苦,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继承权。

    而能承受军旅之苦的嗣君,大概率也不会是一个软弱的人,就算不是优秀的名将、雄主,做个守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