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界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靖选错了靠山,却因祸得福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靖选错了靠山,却因祸得福 (第3/3页)
李密无论有多少军队,占据多少城池,但他因为无法占领长安、洛阳,所以得不到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全力支持,最主要的就是人才上的支持,所占据的地方也因为无人可用,大部分只能依靠当地豪强和世家管理。
而当他落败时,这些墙头草马上就会转身投靠他人,如果有长安、洛阳在手就不同,即使外围失败,根基还在,别人的忠心度也会高很多,不至于一败就垮。
这么一看,李密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虚假的繁荣,比他造反还晚的李渊占据长安后,以关中为根基,抗压能力比李密的瓦岗军事集团就强太多。
李渊的发家之地太原曾被刘武周占领,可李渊转头就能依靠关中的资源出兵把太原夺回来。
李密却只能依靠临时夺占的粮仓支撑自己的军事行动,至于众多的地盘,都是随时摇摆的两面派管理的,这种行为是不可靠。
特别是人才方面,瓦岗寨的将领虽然在华夏历史上鼎鼎大名,单雄信、徐世绩、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等等,都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战场英豪。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山东豪杰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一家能全力支持该势力的关陇贵族或山东士族,而要得到他们的真心支持,就必须占据长安或洛阳其中一城。
因此,李密的势力虽然强大,但失败是注定的,战略出发点比老谋深算的李渊可差得太多。
同是关陇贵族出身,李密的战略太失败,李渊一开始就盯着关陇贵族的支持而去,李密却是借助草莽豪强壮大,本来他的名望是超过李渊的,反隋也比李渊早,但他却没有借助贵族的身份和真正的资源掌握者亲近,最终因底蕴不足遭到无法翻身的惨败。
李渊做了什么?
李渊在起义之前已经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李世民还多次向李渊提出推翻隋朝政权的意见,但是李渊都没有同意。
李渊清楚自己的实力,现在还不是自己出兵的机会,李渊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需要得到关陇士族的支持,关陇士族有雄厚的财力,李渊想要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是建立唐朝的前提,关陇士族的经济实力是李渊组建军队的经济基础,有了粮草就可以瞬间变出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李渊还总结了历来起义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历朝历代前面的起义军往往无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们在起义过程当中耗费时间太长,他们往往是封建王朝最针对的敌人,封建王朝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剿灭这股势力,他们是最先吃螃蟹的人呢,但是他们几乎无法成为最后吃螃蟹的人。
李渊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认识到隋朝仍然有强大的力量对现在的起义军镇压,隋朝力量没有被消耗殆尽之前李渊不会轻易的出手。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士族集团都占领着绝对优势。
大部分农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李渊自己就是晋阳地区最大的士族,他本身就有很强大的社会资源和能量,李渊振臂一呼带来的能量远远超过农民起义军的能量。
李渊还拥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
李渊的祖上一直都在朝廷为官,李渊的家族势力遍布隋朝各个地方,李渊七岁时就承袭唐国公的爵位,因为他和隋文帝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朝中上下都知道李渊和隋文帝的关系,这样强大的政治资源是李渊的天然优势。
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正好战事平息,百姓正在一心打造家园,李渊这个人也特别会用人,而且心胸宽大,所以唐朝人才济济。
李渊起兵的结果,直接开创了唐朝,让华夏进入鼎盛时期。
这一点,的确是李密做不到的。
…………
大隋皇宫中。
杨广很无奈啊。
他哪里知道,从隋朝出去的将领,一个比一个猛。
秦琼、李靖。
这都是什么怪物?
对于李靖的事情,杨广自己也很无奈。
突厥兵败一事,影响了杨广的判断。
李药王那么菜,打了败仗。
他哪里会知道李靖将来会成长到如此地步。
“哎,是朕的问题,还是大隋的问题。”
“大隋出去的人,一个比一个猛。”
“真不甘心啊,朕白白帮李世民这个贼人送去了人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