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第2/3页)
生活,丢开湾湾的成熟产业,来为大陆建设半导体工厂,将来一定会是国家强盛的不朽功臣。他自忖年纪小,为表敬意,特意请了我们来出面。”
古卫红笑道:“你们谈,我们去准备午饭。”
张如今忙道:“我们在飞机上吃过了。”
古卫红笑道:“张先生不在乎茶饭是否精致,维克多肯定吃不惯飞机餐,你和张青去谈,我们请维克多吃一顿。晚上,再准备大餐。”
她和俞家人都很熟。
俞天赐知道这必又是张青的安排,无语的瞪他一眼,却也只能跟着离开。
张青则邀请张如今去了西花园。
“哇,这种中国风园林,真是很有意境。”
张如今是个很开朗的人,看到小桥流水、假山花圃后,高兴说道。
在凉亭内,张青请张如今坐下,早有人准备好了茶炉,茶还是热腾腾的。
给张如今斟茶之后,张青道:“张叔,您有什么问的,只管问,我知无不言。”
张如今也不藏着掖着,道:“能否保证,世达不会用于非民用之外的其他方面?不要误会,因为96年的瓦森纳协议,半导体的一切相应设备,都在禁运范围内。我可以努力去争取,但肯定要找人背书,我不能失信于人。”
张青微笑道:“将世达总部设在港岛的初衷,就是为了便于张叔去美国活动。我可以做出书面保证,世达的半导体产品,绝不用于任何非民用方面。”
实际上,在金毛登基之前,即便是非民用的半导体芯片也从来都不缺,只是国产化水平不高。
早在五十年代起,中国就有了一批老毛子式非民用工业和科研体系的院所专家。
得益于一批回到新中国的半导体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蹒跚起步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完成了最初的使命:一是保障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项目的电子和计算配套。二是为中国建立了一套横跨院所和高校的半导体人才培养体系。
只可惜,随后就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前辈们的下场……
从此之后,一路泥泞。
但即便如此,得意于前辈大师们所打下的基础,基本的所用芯片,至少不会被卡脖子。
张青可以做出保证,世达的产品绝不用于非民用方面。
但并未说,技术方面,不能共享……
张如今高兴道:“第二点就是,资金上的保证。投资比较大,64nm工艺建厂就需要二十亿美金。这还是建立在港岛的地和楼提供好的前提下,不然费用更高。”
张青笑道:“没有问题。我在青衣岛买了一块地皮,可以建厂。另外,俞家正在中环建一座五十层的大厦,也可以拨给世达来用。”
张如今道:“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在大陆建厂。地便宜啊,也方便争取国家级的政策支持和人才资源。”
张青笑道:“没有问题,世达的总部在港岛,研发中心在港岛,工厂可以建在大陆。我在浙省西湖边准备了一块两千五百亩的土地,世达可以拿去建厂,并作为内地的总部。张叔,还有什么要求,你只管提。”
张如今道:“我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建厂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