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全是“二百五”(二更) (第2/3页)
商,到处是笑脸相迎,到处是售书书目,寄到你的家里――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你要这些书的。是啊,人想买旧书,只有一页《旧书交流信息报》,上面有一个售书目录的专版。密密麻麻地登着各种转让信息,好书有的是。那时候我们博物馆也不过草创伊始,没开馆几年呢,就花了很少的钱,从各地大肆购买和邮购需要的珍本古籍线装书,至于那些以后价值不菲的红色文献基本上都半卖半送,很多都是人民群众分文不要义务捐献出来的。”
“如今,这个市场上到处是人,买书的,卖书的,只要手头有一本好书,立马就把价格提高三倍四倍数倍甚至数十倍上百倍,牟取暴利……可怜的学者文人想参考这一本珍贵的资料的时候,就只好接受这敲竹杠的天价---有什么办法呢?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谁叫你没有那点敏锐,没有人家的那种辛苦,那种职业化的见缝插针的锐利的眼光与功夫呢?”
“说起来我们博物馆现在也不好办呀,好书价格太高,根本就收不上来,就上次收了一些书,零零散散一千多本,就花费了800多万,我这个做馆长的呆在财政局硬是磨破了嘴皮子,这才让人把款项批下来。”
说完这些,孙馆长又是一大口药酒,顿时整个车内弥漫着一股子药味儿。
“还有这献书的,以前人善良,质朴,没有那么多歪歪道道,金钱观念,有了好东西,第一想到的就是国家,就是该不该把东西送给博物馆;现在呢,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你别说有价值的文物古书了,就算是一本稍微晚点的民国书,搁在手里头也想要卖个一二百块,哪有白白献给国家,送给博物馆的高尚念头?你收书,好,拿钱来!”
老头说完这些,就又很郁闷地喝了一口药酒,那少说有二两的“小三鞭”很快就见底了。
林逸可以理解他,像孙馆长这种人,喜欢喝老酒,喜欢骑二八自行车,喜欢穿那种不时髦的的确良衣服,整个人充满了怀旧感。也许对于他来说,实在不太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经济搞上去了,美好的品德却逐渐丢失了。
有时候仔细想一想,我们究竟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
收书的地方并不太远,就算曹一刀的驾驶技术再挫,像乌龟爬一样也能爬到。
不过这一趟下来,老曹也是满头大汗,除了天气热,就是紧张,这货一开车就紧张,心理作用,没法治。
所以等林逸和孙馆长下了车,曹一刀就呆在外面说,“你们进去吧,我在这儿透透气。狗曰的,头晕!”
林逸莞尔,就去附近买了一瓶矿泉水递给老曹,自己和孙馆长也拿了一瓶,离开。
……
王金平老人今年79岁,曾于1949年至1957年在南都公安总队当兵,老人一直对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情。当林逸和孙馆长等人见到王金平老人时,他依然穿着55年前退伍时的那身旧军装,军装很土也很旧,胸口别着他获得的那几枚视若珍宝的奖章和纪念章,他腰板挺得笔直,比很多年轻人还直,原本浑浊的眼睛,在看到林逸和孙馆长以后,开始变得明亮。
在王金平老人家中,他拿出了小心收藏的一册《南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