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可是他要捐李白的真迹啊! (第2/3页)
帖》截然不同,书写用笔是唐朝最典型的鸡距笔,而《上阳台帖》则是少见的散卓笔。
当然,本子人不可能全盘否定《上阳台帖》,因为上面有宋徽宗的双龙小印、题签和跋文。
宋徽宗距离李白的年代只有三百多年,他不仅是皇帝,还是开创了瘦金体的一代书法大家,他的鉴定是《上阳台帖》为真迹的重要依据。
但故宫也不能拿出充足的证据否定《清远楼帖》。
如此一来,《上阳台帖》作为李白唯一存世真迹的地位就不稳固了,到时候必然会有人认为故宫的《上阳台帖》是假货,诗仙的唯一真迹在本子国。
本子国也势必会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不是所有人都是文物专家,而且就连文物专家内部也有一些分歧,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华国民众被蛊惑......
林院长脸上露出愤慨的神色,他沉声道:“《上阳台帖》有宋徽宗的鉴定,可靠性远胜过《清远楼帖》,如果两者一真一假,那《上阳台帖》必是真迹。”
另一位老者长叹道:“可是......民众们不懂啊!”
林院长哑口无言了。
又有一位老者叹气道:“我们若是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清远楼帖》是假货,最好的结果恐怕也是让大家以为《清远楼帖》和《上阳台帖》都是真品。”
《上阳台帖》跟《清远楼帖》的书写风格相去甚远,笔画的细节也大有不同。
风格和笔画细节都是在长期钻研书法的过程中练就的,不会因为书写者的意志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上阳台帖》跟《清远楼帖》绝不可能是同一个人所写。
如果稀里糊涂地让本子人把《清远楼帖》宣传成另一件李白真迹,全华国的文物专家都会感觉如鲠在喉。
“鬼子太贱了!”
终于有一位老者的养气功夫被破了,他骂道:“当年就该往他们岛上多扔几个小男孩,让他们断子绝孙!”
半晌,林院长无奈道:“《上阳台帖》的事情我们再想想办法,我们不是还没看过本子人的《清远楼帖》吗,也许能从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