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晾晾生娃 (第3/3页)
说的更漏来计时,水漏的工艺完善,只要保持水量不减,能日夜不停的计时,非常实用,美中不足的是,水漏体积较大,而且炎季需勤添水,寒季最冷的时候水还会凝结成冰。
在八关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少有用到水漏的,也就是到了京城,孙思媛才置办了这样的家用。
而今赵有钱提出造钟表,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创举了。
没有“电”,也就没有电池,赵有钱想要造的,是不靠电力带动的机械表。
关于钟表,孙思媛了解的很少,她只能认得出时间,分得清顺时针逆时针,哪里知道钟表的制作原理、内部结构呢。赵有钱向她“请教”,实际上是互相教,赵有钱这样认真看书的,比孙思媛知道的还多。
“可惜我小时候没有学那些‘神童’,把家里的那个老式怀表拆开来看看……”孙思媛暗自遗憾。
她小时候,经常听说谁家孩子拆了收音机、闹钟、玩具车,然后还能给装上,大家都夸孩子聪明。她就把家里新买的电话机给拆了,结果死活装不上。她爸爸忙活半天,最后没办法,到电信局买了个新的,气的她妈妈抓住她好一顿打。
唉,天才儿童就这样被折下了飞翔的双翼!在那以后,她再不敢学谁拆东西了。
两人研究了很久,发现机械表个头不大,涉及的工艺可繁多,比那水漏复杂不知多少倍。
“有钱,这要想做一个,恐怕至少要一个月!就算做出来了,也不能量产啊!”翻着一本关于机械表的图书,孙思媛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零件结构图,她脑子疼!
一个带在手腕上的普通机械手表,不起眼的大小,居然能分解成几百上千个零件!
依着新溪国的冶金业、制造业发展,一个月做出来,都得是加班加点、日夜不休的赶工,材料、工具还得齐备,任意取用。
“也未必要这样小。”赵有钱看着书上画的图,“不是还有挂着的钟表么,十倍几十倍的大小,相对是要容易些的,先做大的,一步一步来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