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失望与希望 (第2/3页)
从陀螺山到京城西门,背着一百四五十斤松木柴。
他得走上十六里地儿。
好在他力气够大,人又踏实,每天都比别人多赚七八文钱。
去年,村里的刘媒婆,帮他张罗了亲事。
娶了隔壁村的孙二丫。
姑娘大手大脚大屁股,人长得一般。
可她跟王大梁一样,都是朴实勤快的人。
还好生养。
山里人,娶婆姨图个啥?
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么?
孙二丫的肚子争气。
今年七月初,给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
寡居多年的老母亲,整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日子,虽说清苦。
可王家后继有人了,总也有个盼头不是?
大冬天的,王大梁穿着单衣草鞋,却累得满头大汗。
他熟门熟路地进了聚福楼后院。
这是一家茶楼,每天烧烧水,做做点心小吃。
木柴的用量算不得大。
七年来,聚福楼一直用王大梁送来的上好松柴。
把晾干的松木块子,整整齐齐的靠墙摆好。
为了跟存货区别开。
实在人王大梁,每天的码放方式都不一样。
要么横着来,要么竖着,不至于让人觉着他在浑水摸鱼。
老东家慈眉善目,新陈,五十岁出头,一笑就跟弥勒佛似的。
他照例端着一碟子点心过来。
这是昨日剩下的,不能再售卖了。
大冬天的,也不会坏,自家人吃吃,还挺好。
“大梁啊,来,先垫垫肚子。”
“哟,难怪晚了一刻钟,多背了十斤吧?”
王大梁感激地接过点心碟子。
“谢陈叔,陀螺山飘雪了。”
“山下,怕也快喽!”
“下雪天路滑,俺最多背个一百一二十斤。”
“万一……您不够用呢?”
“所以,趁着这些日子,我每天就多送些。”
真是个实诚孩子。
陈来亨都想把他雇来当小二了。
可店里也要不了那多人。
再说王大梁家里有老娘、媳妇儿,还有四个月大的孩子。
他那天不得回家?
茶楼干活儿,时间可没个准点。
不过,那蜂窝煤真是好用。
比起上好的松木柴,还有大堂、包厢里的炭火来。
改用蜂窝煤,装了排烟管,每天能省不少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