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辽皇麻烦了 (第2/3页)
拉下去,打!
……
杨辰的部队在武州地界搜刮了十天。
抄光了几十家辽人的牧场、马场。
集中在城外的大牲口,可不少。
他不介意对贫穷的汉民先一步作出补偿。
至于有钱人?
草草甄别一番,快刀斩乱麻。
但凡跟辽人有勾结的,砍头抄家,毫不留情。
靠着自己本事发家,颇有善名的,十赔一二,意思意思就行。
有本事,你们去找辽皇索要好了。
上百颗人头落地,几万头大牲口送了出去。
城内顿时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辽人临走,只管搜刮。
汉人大军来了,竟然自掏腰包?
两下一对比,高下立判,民心尽收。
杨辰留下折远智两个游击部的人马守护大本营。
中军八万人疾奔宁武关。
自武州到内长城,不过百三十里路程。
内长城年久失修,隘口,缺口不要太多。
秦武和马毅刚的两个军,轻而易举地绕到长城之外,却没被辽军发现。
辽皇的大队人马自然选择出宁武关,过华盖山进入朔州。
杨辰的中军衔尾追击,距离越拉越近。
辽军队伍中,七拼八凑的牲口太多了。
尽管比步行强了很多,速度如何跟杨辰的纯骑兵行进相比?
宁武关地势险要。
大周朝刚刚立国那会儿,不得不修建内长城。
特意筑雁门、宁武、偏口三关,以应对草原人的侵袭。
宁武分南北二关,乃武州边军的总兵治所,可见其位置有多重要。
后来,大周的国势蒸蒸日上,不但打下了朔州、云州等地。
连外长城附近的漠南鞑子都被赶跑了。
边境线顺势北移,内三关渐渐荒废。
最近百年,大周衰弱了,大辽崛起。
偏关和雁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不过,幽云十六州还没丢的时候,这两处也只是第二道防线。
至于宁无关,二百多年不曾驻兵维护。
破烂城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等到大晋立国,偏关也丢了,武州没保住。
雁门关反而成了北地最重要的边城。
前人的丰功伟业,如过眼云烟。
金戈铁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