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政务学堂 (第2/3页)
杨辰对这些老家伙还是蛮尊敬的。
人家手无缚鸡之力,你指望别人揭竿造反,跟司马铭对着干么?
不现实。
他们跟大晋不合作,已经算颇有骨气了。
对于那些有本事,不迂腐的文人,杨辰集团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无论是寇确身边,还是秦丽婉的后勤,兵工系统,都极度缺人。
量才为用,尽量安排就是了。
九月份,在进攻太原之前。
杨辰就在承天军寨搞了个政务培训班。
宋新辰的太监队伍中,不缺精通官场政务的干才。
他们受身份所限,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放出去当地方官的。
但不妨碍把他们的一生所学教授他人。
第一批受训的,就是军中的伤残官兵。
时间紧迫,他们也只是经过了一个月的短训。
这些官兵再就业,不过是村长、镇长,最高不过县尉,捕头。
杨辰对他们的要求不高。
但对于各地的县令,县丞、知府等文官,杨辰的要求就不同了。
寇确的推荐,只是解决有无问题,属于临时编制。
这些人要想长久胜任,还得再教育。
如今,闫敬这些大儒和前大周旧官自己送上门来。
其能放过?
“老寇啊,当官是门很高深的学问。”
“你,还有闫老,陈老等在座的前辈,应该深有体会。”
“自大齐开始,延续千年的科举取士,其实大有弊端。”
“进士及第,就可以从知县做起。”
“实际上,能胜任职务的十个人里,能有三四个,就是朝廷之福啦!”
寇确本就不是一个古板守旧之人。
他抚摸着稀疏的花白胡子。
“太子……阿不,长史大人,这是没办法的。”
“学问高,就未必做得好官,咱们都知道。”
“很多知府,知县,干实务还不如举人、秀才出身的幕僚呢!”
“可那又如何?大浪淘沙,慢慢选拔就是了。”
“上千年来,官场不都这么办的?”
闫敬老花眼很严重,好在凤凰军城做了一批玻璃眼镜。
这批老头根据情况不同,倒是人人都带上了,给人一屋子老学究的感觉。
他推推铁皮镜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