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争论 (第2/3页)
要说!”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安然抬眸望向朱元璋,正色道:“陛下,咱大明的制度乃是以唐、宋、元三朝制度为基础,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再加以改进才最终确定,虽然偶有瑕疵,却瑕不掩瑜!
臣以为陛下此话有失偏颇!”
此话一出。
诸公皆是露出赞同的表情。
这制度是吸收三朝的经验,才最终确定,可不是你一个人说有问题,就有问题,想改就能改的!
诸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也都知道他远比想象中的还能折腾。
但是再如何折腾,也该在框架之内折腾。
若是直接将框架掀了,朝廷就会有大动荡,出大变故!
朱元璋听见这话,却也不恼,望向安然,问道:“你真这么想?”
安然道:“并非臣这么想,而是事实如此!”
朱元璋大手一挥,道:“既然你说这制度没问题,那咱就随便说几条,你且听着!”
“首先,是咱大明的税收制度!”
“咱大明的税收是两税制的改进,夏秋两季皆是以实物的方式征收,运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损耗。
咱问问你们,这些损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损耗,有多少是落入了当地士绅的口袋?!”
此话一出。
百官皆是一惊。
这个问题,从地方升上来,或是户部的官员,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些“损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绅的口袋里,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里。
但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说的士绅,是这损耗的受益者!
又怎么会想着去填补这个窟窿呢?
安然听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开口道:“陛下,运输的损耗,不可避免,臣以为,这个问题并不能归咎于制度。”
顿了顿,又道:“而且臣以为,只要加强监管,命令地方官府严格控制损耗,将损耗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话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赞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实物,必然会有损耗,又怎能归咎于制度?”
“只要加强监管,便可以控制损耗,何乐而不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