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精(中) (第2/3页)
何修炼基础道法,都无法炼化出一丝一毫的道家真气。修炼的久了,还会引发头痛的痼疾。
说起头痛,这也是姜辰自幼便有的恶疾。姜辰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便经常带着自己寻医问药,自幼便服用了大量药材,才逐渐改善了症状,但至今也没有根治。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头痛的恶疾就会发作一次。他不得不按照父亲留下的一张药方,抓药煎服,才能缓解。
姜午是姜辰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但却没有头痛的毛病,这一点,他比姜辰幸运的多。不过若是和其他同龄少年比较起来,他们兄弟二人都算是非常不幸——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七年之前不辞而别,至今杳无音讯。
姜辰聪明过人,却也始终猜不出父母离开的原因。那是七年前的九月十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父母如往常般做好早饭,然后去田地务农,却从此一去不回。
兄弟俩相依为命,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家当。那厚厚的几本《万妖谱》就是他们无意中在父母床下的暗格中发现的。《万妖谱》书页中还夹着几张古旧的符纸,其中一张正是幻形符。
姜辰姜午读了《万妖谱》,才知道修道者和妖魔之说。兄弟俩十分疑惑,父母都是普通农家,怎么会藏有《万妖谱》这类典籍?
姜辰认为,父母极可能是隐修的道侠,他们不辞而别,也与此有关。所以兄弟俩便立志修道,希望有一天能解开谜团。
这两年姜午已经略通基础道法,他们便将除《万妖谱》之外的物件全部变卖,购置了一些道侠所用的道器,开设了这间“辰午道馆”。无论经营多么困难,兄弟俩都在尽力将道馆维持下去。
第二日,兄弟二人早早的动身,离开随缘巷,前往镇西二十余里外的竹林深山中。
山路难行,兄弟二人来到竹林中时,已经是正午。山外艳阳高照,但林中却十分阴凉,竹林枝叶遮天蔽日,只有一缕缕的阳光如金线般穿入林中。
这片竹林范围很广,越往深处,越是密集难行。到了后来,兄弟二人被青竹包围,几乎无处立足。
“这里已经很深入了!试试看能否感应到山精的妖气!”姜辰说道。
姜午卸下背上包袱,将其打开。包裹中有一柄三尺长剑,一只巴掌大小的铜镜,一叠黄裱符纸,还有三五只青瓷小瓶。姜午将铜镜取出,然后忍痛咬破指尖,在铜镜上滴下三滴鲜血。
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三滴鲜血在铜镜表面停留片刻后,迅速地渗入其中。镜面随即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光,一个个古怪玄奥的符文在红光的掩映中出现。
与符文一起出现的,还有一支寸许长短的血箭,血箭在铜镜上一阵旋转,几个呼吸后突然停下来一动不动。
“果然有妖魔之气!”姜辰说道。此时血箭箭头指着一个闪耀的古字符文,而其他的符文都已经黯淡无光。
片刻后,血箭和所指的符文也渐渐消失,铜镜恢复如初,但兄弟二人已经知道了答案。
“根据这照妖镜所示,妖气在坎艮之间传来,也就是正北偏东的方位。”姜辰并起二指向竹林某处指去,正是刚才血箭所指的方向。
姜午点了点头,他收起铜镜,又将长剑握在手中,走在前面。
竹林繁密,兄弟二人艰难前行了一里多路,忽然听到一阵歌声从前方传来。
歌声悠扬婉转,是女子之音。深山密林之中,人迹罕至,怎会有女子在此轻歌?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姜辰说道:“小心,应该就是那只山精!”
“哥,你就在这里等我!”姜午说道。
“不行!”姜辰摇了摇头:“我虽然没有修炼道法,但熟读了《万妖谱》,对付山精时,多少能帮你出点主意。”
“好吧!”姜午也没有多劝。兄弟二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一起面对,就算他说破嘴皮,姜辰也不会让他独自面对实力未知的山精。
他们顺着歌声又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