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清明雨倒春寒 (第2/3页)
礼房上报南京礼部都是把周氏当作曾父的继室,如今朝廷敕命已下,周氏已经是朝廷敕封的七品孺人,若干年后兴国三寮曾氏重修族谱也会把周氏作为曾父继室记入族谱,所以曾筌此番再见曾渔母亲就改口以继母相称;而曾筌的妻子谢氏更是受过丈夫的劝告和父兄的严词切嘱,曾渔母亲若要泄愤,就是挨打挨骂谢氏也要忍着,不然永丰谢家以后没好日子过,所以谢氏也收起泼悍性子,硬着头皮准备承受曾渔母亲的冷嘲热讽甚至打骂,不料曾渔母亲却是微笑着连半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这倒让谢氏有点双脚不着地的感觉了,生活不能承受之轻啊,剩下的就是羞愧。
曾母周氏和儿子的想法略同,都是自家人,以前虽有嫌隙矛盾,却也没必要一一算账,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过得好,而不是为出一口恶气摆出得意轻狂的嘴脸,况且从谢氏畏怯羞愧的神态之中曾母周氏已感满足,又何必非得撕破脸耍那惹人仇恨的威风呢。
家庭和睦,皆大欢喜。
早两日,曾筌就命人准备好了修坟所用的土石木料,等曾渔一到,就动工修坟,清明扫墓祭祖是前三后七皆可的,所以经过工匠五天的修葺营造,到了三月十八日也就是清明节后的第六天,曾渔祖父、伯父、父亲和嫡母高氏的坟茔都修葺一新,还花了银钱把坟茔前后数亩地都买下,曾筌和曾渔兄弟二人手植松柏百余株,墓园也就有了气象,其余一概不予变动,这块吉壤是曾渔祖父生前亲自勘定的,能保佑曾氏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如今到了曾渔这一代,这不就应验了吗?
三月十九日午后,在石田民众的议论赞叹声中,曾渔一家离开了石田,曾渔自知这一次离乡就不知归期何时了,大明朝嘉靖四十年,他二十一岁,血气方刚,风华正茂,虽知世事艰难,却总要闯荡一番才会甘心,即便不是建功立业,行万里路也是他的喜好,所以他将远行。
回到上饶,曾渔便开始准备行装,分宜的严世芳和严绍庆的回信也到了,严二先生对曾渔订亲表示恭喜,其余并没多说什么,只说见面再谈;严绍庆却是回了一封长信,信里对曾渔与龙虎山张氏仓促订亲甚感遗憾,他们这边暂时并未把曾渔订亲的消息告知陆妙想和婴姿,就让这事慢慢淡去吧……
三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曾渔骑着蒙古马黑豆、小厮四喜跨着健驴黑宝,主仆二人离家上路了,曾渔本来不想让四喜跟去,宅子里可使唤的人少,四喜算是最得力的了,但母亲周氏定要四喜跟他去,周氏说道:“渔儿,你这回出远门,要等到九月才回来,孤身在外,娘如何放心得下,让四喜跟着有个照应,宅子里有俞妈和吴妈,还有俞妈的丈夫老廖也已受雇来宅里做长工,人手也够了,平时还有你姐若兰隔三岔五来看顾,你在外尽管放心,自己要知寒知暖,酒要少吃,多交友少逞强,读书作文也莫要熬夜太辛苦……”
客船西行,江风飒飒,曾渔伫立船头,母亲的叮咛犹在耳边,他这一次远行打算八月乡试完毕后再回家,昨日他已拜访了林知府和张教授,张教授说会在七月底八月初赶到南昌,届时曾渔到提学衙门找他,一应乡试所需的凭据、结票他都会准备妥当,让曾渔安心备考便是——
暮春三月,信江两岸青翠连绵,立在曾渔身边的四喜对于出远门是兴致勃勃,问:“少爷,咱们这回还去龙虎山吗?”
曾渔心里想:“张广微给我的那一匣子道经我连一本都没看呢,这次出门也没把那一匣子道经带上,她若知道定要责备我道心不坚。”说道:“不去了,到鹰潭与式之兄一晤之后便去转道安仁,安仁的简秀才因山贼之事还写了信到上饶关心我的安危,我们这回去分宜也算顺路,就去见他一面,还有,金溪青田陆家我也要去一趟。”
说这话时,缁衣光头、泠泠贞静的陆妙想和垂髫娟秀、清纯娇稚的严婴姿的身影在心头浮掠而过,让曾渔心情沉郁,此去分宜,如何面对陆妙想和婴姿是他的一大难题,这比金秋乡试更让他中心忐忑,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他必须勇敢面对,往前行,也许柳暗花明。
———————————————————————————————
清明雨,倒春寒。
萧萧冷雨紧一阵慢一阵下个没完没了,枫树的落叶积着厚厚一层,踩上去“吱吱”冒泥浆,洼陷处还会淹没鞋面,从枫林小屋到介桥村这短短两、三里路变得泥泞难行,婴姿脚上虽然套着大木屐,但每次还是会弄污了布履和裙边。
三月中下旬某日黄昏,依旧细雨斜织,陆妙想擎着伞在独木桥边等着婴姿放学归来,举目望去,去年冬季叶子落得光秃秃的枫树一到开春又缀满绿叶,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青翠,足边的介溪这些日子浮涨宽阔起来,把岸边新发的春草也浸入溪水里,不显浑浊,愈发碧绿——
隔着枫林枝叶,陆妙想听得脚步声走近,这是婴姿的脚步声,便扬声唤道:“小姿——”
往常,婴姿很快就会应声:“娘,是我。”可今日却是不作声,只是加快了脚步,从枫林中走出,来到独木桥那一端,这年方已十三岁的少女出落得娉娉袅袅,在桥畔收起伞,嘴角一抽,含着委屈叫了一声“娘”,一直含着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就那样站着,任细雨飘落在发际、肩头。
“怎么了,怎么了,出了何事?”
陆妙想吃惊不小,一边着急问话,一边就踏上独木桥要走过去——
少女婴姿赶忙道:“娘,我过来我过来。”雨天桥滑,姨母是小脚,没有她行路这么快捷矫健。
陆妙想等着婴姿过来,赶紧移伞为婴姿遮雨,一手环抱其肩背,柔声道:“出了什么事,告诉我。”
婴姿抽抽噎噎道:“方塘先生——方塘先生让我明日,不用再去族学读书了。”
方塘先生就是严世芳,毓庆堂里的学生都称呼严世芳为方塘先生,而不以族中辈分相称。
陆妙想半拥着婴姿慢慢往木屋那边走,问:“除了这个,方塘先生还说了什么?”
婴姿道:“就是说我长大了,不可与族中子弟混杂读书,可是月香比我还大一岁呢,方塘先生也没说不让月香来上学啊,单说我。”
介桥严氏毓庆堂族学只有三个女学生,婴姿、严月香和严宛儿,严宛儿是严世芳之女,比婴姿小两岁。
陆妙想安慰道:“小姿你别急,明日我随你去毓庆堂,恳求方塘先生让你今年照常上学。”
婴姿“嗯”了一声道:“谢谢娘亲。”搂住姨母宽大缁袍下的细腰,偎依着回到枫林木屋。
晚餐有煎鱼,不过陆妙想只吃青菜豆腐,鱼只给婴姿吃,饭后陆妙想照例烹一壶茶细品,一面与婴姿说些闲话,屋外细雨簌簌,屋内温馨静谧,二人的说话声音动听如箫管——
婴姿道:“娘,今天我让宛儿问绍庆公子,曾先生何时会再来分宜,绍庆公子说曾先生月底会来,但他们很快就要去南昌,不会待在分宜。”
陆妙想道:“今年是乡试年啊,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