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怎么多了个秦王? (第2/3页)
在的利益,如何能够解灭国之危?”秦浩摇摇头。
窦世英闻言眉头紧皱,正要开口纠正,却听一旁的庆王拍掌喝彩。
“九弟所言极是,那秦穆公乃是一方霸主,劳师动众,若是没有利益,如何会轻易罢兵?太子殿下难道觉得光靠烛之武一张嘴就能让秦国退兵不成?”
就在庆王准备乘胜追击,狠狠羞辱太子一番时,殿外忽然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
“陛下驾到。”
“拜见父皇。”
朱建深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冲秦浩三人摆了摆手:“都平身吧。”
说完又对窦世英道:“窦爱卿家中丧事还未理顺,就劳烦你来教导朕这三个不成器的儿子,实在是辛苦了。”
“臣惶恐,三位殿下各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臣唯恐才疏学浅有负皇恩,耽误了三位殿下。”窦世英匍匐在地上不敢抬头。
朱建深扫了一眼窦世英的课本:“窦爱卿今日讲的是这一段啊,你们三个都说来听听,学到了什么。”
太子神色严肃,缓缓说道:“正如先生所言,治国理政应以仁善外交为根本,多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争端,尽量避免轻易发动战争,唯有如此,方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庆王见朱建深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于是朗声道:“父皇,太子所言儿臣不敢苟同,就如那倭寇连年骚扰我朝海防,朝廷多次下旨招抚,结果却是越招抚海匪越猖獗,依儿臣所见,应当以雷霆之势剿灭,方能震慑人心。”
太子面色一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愠怒,反驳道:“四弟,民心才是立国的根本所在。战争一旦爆发,只会让百姓生灵涂炭,家破人亡。若不顾百姓的死活,即便一时称霸天下,又怎能实现长治久安呢?”
庆王冷哼一声:“有宋一朝便是亡与畏战,我朝太祖皇帝便是以武力社服天下,若是都像太子这般懦弱畏战,岂不是要步宋之后尘?”
一旁的窦世英听得冷汗都要下来了,恨不得找个地缝当场钻进去,早知道他就不听五哥的话这么早进宫了。
朱建深看着太子与庆王吵得不可开交,却并未阻止,而是将目光落在了一旁看戏的小儿子身上。
“浩儿,你觉得你大哥、四哥哪个说得有道理?”
秦浩暗骂,这便宜老爹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啊,果然太子跟庆王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
秦浩灵机一动,躬身说道:“父皇。依孩儿看,两位兄长所言都有各自的道理。太子殿下心怀仁爱,主张以和为贵,这无疑是天下百姓之福;庆王兄长重视武力,力求国家强大,同样也是为了保家卫国。就像这《左氏春秋》里的故事,外交与武力,皆是国家立足于世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身为皇室子弟,肩负着家国重任,更应相互包容,携手并肩,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
“滑头!”庆王对秦浩的回答并不满意。
太子则是眼珠一亮。
朱建深闻言露出赞许的笑容:“嗯,浩儿所言极是,你们二人乃是兄弟,一文一武若是能够相互扶持,何愁我朝不能江山永固。”
“儿臣谨遵父皇教导。”
庆王就算再心有不甘,当着朱建深的面也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
“行了,今日授课便先到这里吧,你们都先退下,浩儿留一下。”
窦世英如释重负,赶紧躬身告退,庆王则是不甘心地跟太子一起退出殿外。
等众人离开后,朱建深忽然开口道:“你如今年纪也不小,是时候给你封王了,看在你今日表现不错的份上,朕许你选一块封地。”
秦浩暗暗腹诽,分明就是想用他来牵制庆王,当皇帝的心果然都脏,亲儿子都不忘玩制衡那一套。
当然,送上门的好处,秦浩自然不会放过。
“父皇,孩儿想要秦地。”
朱建深微微有些诧异:“哦,为何放着江南富庶之地不选,偏选秦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