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闱意气发 第三百四十二章 密会忠顺亲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 密会忠顺亲王 (第2/3页)

气,当然是他这个教育一线的祭酒最有发言权。巚

    浮躁、轻浮、奢靡等等,任何一个词,都不足以形容现在大魏读书人的风气。

    他身为国子监祭酒,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种种不堪。

    可即使如此,又能如何?

    对方的言行听着像是真的,只是做的……

    不论如何,这个出发点也算是好的。

    正是这个原因,让蒋奉文一时沉吟起来。

    「我等圣人门徒,自然要遵循圣人的道理,正所谓:理越辨越明,实践就是辨明道理的过程,所以我们才要提倡「知行合一」,践行君子之道。」巚

    见蒋奉文的表情,冯一博态度也变得十分诚恳。

    「正如夫子所言,我们之所以先提出「君子之诛」,确实有几分哗众取宠之意,但这也是为了让「君子之道」尽快被人知晓,被人传播,被人接受。」

    说到这里,冯一博还笑道:

    「你看,夫子和我这一番辩论之后,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重要?」

    这一次,蒋奉文的面色有些复杂。

    他身为国子监祭酒,一时被冯一博的初心所动摇。

    可沉吟半晌,还是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巚

    文人风气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多问题,是自宋开始就存在的。

    因此他并不看好对方能成功。

    况且,以蒋奉文的身份。

    在这样形势不明的时候,也不适合说出什么支持的话。

    可终究,他被对方的想法动摇。

    他身为国子监祭酒,负责教书育人。巚

    哪能不希望读书人的风气变一变呢?

    仔细想想,刘正所作所为确实搞得国子监混乱不堪。

    但那些纨绔所言,确实也都是君子之道。

    虽然种种不堪依旧,但好歹知道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长此以往,会不会开始「耻恶」呢?

    「哼!希望你们能记得今日所言,他日若带坏了风气,我定然饶不了你!」

    他心中有了几分动摇,却终究放不下面子。巚

    冷冷丢下一句,转身要离开。

    刚一转身,又忽地回过身来,看着三人半晌,才意味深长的道:

    「建大事者,必勤远略而不急近功。」

    这句说完,便拂袖而去。

    说来说去,对方也算认可了他们的理念。

    这是对冯一博的小手

    段有些看不上。

    在劝告他们,不要无所不用其极。巚

    冯一博先愣了一下,随后就笑了。

    看着他离去背影,喊了一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话是史公之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之中樊哙所言。

    意思自然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蒋奉文听了,身形微微一顿。

    但终究没有停下脚步,只留下一个冷冷的背影。巚

    「看来终究还是明白人多些。」

    刘正看着他的背影,欣慰一笑。

    可转而,又一脸担忧的看向冯一博,谈道:

    「一博,这下你也要被拱到台前了。」

    说到底,这里到底还在宫中。

    三人在这里小声说话,还不引人注意。

    可蒋奉文过来之后,又急又怒的叱骂。巚

    不少下朝的官员都关注到了这边。

    即使没围过来看热闹,也能听个大概了。

    原本还只有刘正一个人,在台前推动「君子之道」。

    现在倒好了,冯一博与「知行合一」的关联也彻底坐实。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无所谓的道:

    「无妨,这事本就是我首倡,一直让你冲锋陷阵已经过意不去,就算没有蒋奉文,我也没想过一直隐居幕后独善其身。」

    他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巚

    就算被人知道,他参与「君子之道」的事。

    也真的没甚所谓。

    想以此攻讦,就要先想想,议和条款和自己,还有背后的势力有没有关系。

    有东海郡的关系,冯一博的官职谁也动不了。

    不然难保议和条款的事不会生变。

    若是新党攻讦,那下次张松越再找上他,

    冯一博就大可以,以此为由尽情耍赖。巚

    若是新贵攻讦,那纯属吃饱了撑的。

    不用冯一博说话,就有忠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