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闱意气发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 (第3/3页)

?”

    对方没有提出请求,反而提起什么新学。

    这让陈勤之有些不解,但也点点头道:

    “有所耳闻。”

    新学传播的极快,绝对算是最近的爆款。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只要家里有国子监上学的,或者是去过青楼的,茶余饭后难免提及。

    他们就都成为了新学的传播者。

    权贵圈,学术圈,还有后宅的女人们。

    现在几乎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不是新学有多好,只是有足够的话题性。

    比如:谁被人以“君子之诛”的名义揍了,或者哪位大儒又批评新学了。

    只要有点社交的人,想要不知道新学的大名都很难。

    冯一博见陈勤之都知道,心中难免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不过,他自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借机道:

    “那陈阁老可知,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从大魏的风气开始。”

    这显然是在向陈勤之报告成绩,还暗藏了一点小心思。

    第一步是改革风气,那第二步是什么?

    可陈勤之是什么人?

    他一听,心里明白了几分。

    但他没有顺着冯一博的话去问,而是笑道:

    “你们搞得那个‘君子之道’,老夫听说了,今日来找我,莫非你们是想作蔡元常,让我来作王介甫?”

    蔡元常,就是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

    他在位期间,对王安石的变法极为支持。

    甚至他家还和王安石是亲家。

    蔡京的弟弟娶的就是王安石的女儿。

    但相传,他从政显现出了极高的能力。

    却偏偏借改革漏洞,从中渔利。

    甚至有人觉得,改革失败,还有北宋灭亡,都是他的锅。

    当然,也有人说是王安石的锅。

    很显然,这在政坛都不是什么太好的比喻。

    陈勤之这些话,显然是在敲打冯一博。

    让他们别想着借改革之机渔利。

    “王介甫哪有阁老的格局?您老要做也是范文正!”

    冯一博一进正堂就看到了墙上的字。

    好巧不巧的,和李守中一样。

    挂的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还都是一首作品里的。

    正堂之中悬挂的,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八个字。

    他来不及细看,就想来一招故技重施。

    可惜的是,陈勤之失笑着摇头道:

    “你也别捧我,墙上这幅字是别人送的,你不如仔细看看下面的落款。”

    以陈勤之的道行,自然猜到了冯一博那点小心思。

    何况,冯一博也不是第一个用范仲淹拍他马屁的。

    墙上的那个人才是。

    冯一博微微一愣,抬头仔细端详。

    只见上面落款处的印章上,写着:太液钓叟。

    这个别号显然来头不小,因为太液池就在皇宫大内。

    这好像是……景顺帝的别号之一?

    景顺帝别号不多,大概七八个。

    当然,这是相比之下不多。

    毕竟相传天泰帝有上百别号。

    不管怎么说,这应该都不是陈勤之自己写的了。

    看来,这和恩师那次不同。

    自己这次是哭错坟了啊?!

    虽然如此,冯一博却丝毫不觉尴尬,转而又道:

    “说来,冯渊也是看过您老的《谨始十事》,所以觉得您和范文正一样心怀天下,也正是因为有缘拜读,才燃起了改革之初心。”

    没关系!

    冯一博这次可是有备而来,墙上的字画不过是临场发挥。

    可惜,陈勤之显然不吃这套,似笑非笑的道:

    “侯爷还是不要搞这些虚套,直接说你的想法就好。”

    景顺帝甫一登极,他就上《谨始十事》。

    可惜的是,景顺帝刚刚尝试不久,朝中的党争就开始了。

    好在,这事在陈勤之的坚持下,这些年里,陆陆续续的,有少部分已经执行下去。

    都说人亡政息,现在景顺帝一死,陈勤之没了那个心气。

    屡试不爽的偶像激发初心宣告失败。

    冯一博见状,便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如果陈阁老有心改革,我们愿附骥尾,如果您已经没了心气,就帮我们把把关,改革的事交给我们年轻人如何?”

    “如何把关?”

    陈勤之显然是没了心气,但又对改革的事还有点好奇。

    他倒是想知道知道,这些搞出点动静的年轻人,还能不能搞出点别的惊喜。

    冯一博闻言,笑道:

    “别让我们成为王介甫就好。”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