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闱意气发 第三百六十七章 改良,改革,革X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七章 改良,改革,革X (第3/3页)

境下,有一颗革x的心,努力做着改革的事,用的却多是改良派。

    这位拗相公想要的,远比能做的多太多,能做的又用错了人。这可能就是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吧。

    北宋时期仁宗无后,致使帝王世系改变。接任的英宗面对曹太后和韩琦、富弼这样的组合,被压的死死的,完全无法掌握话语权。

    好在,宋英宗很快就没了。可惜的是,他儿子神宗登极也不比他的处境好多少。

    转他面对韩琦的时候,韩琦已经是三朝元老。主弱臣强局面,让

    “心有大志”的神宗急于做出一些改变。他需做点什么,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好在,他这个时候能做的很多。北宋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等,就没有没问题的地方。

    别的不说,只

    “三冗”,西北二虏,再加上严重到畸形的土地兼并。这三座大山,各个都有动摇社稷的可能。

    转这个时候,神宗,或者说大宋,就需要一场变革。王安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启了变法。

    看起来,社会环境好像到了可以变法的时候。可惜,神宗空有大志,却没有决断。

    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是不可能支撑起一场变法的。现在的大魏,除了国土大一些,其余各种问题比起大宋没好到哪去。

    可恰好是幼主登极,代表皇权的太后就是冯一博的人。转这个时候,不正是改革的大好时机?

    让大魏变得更好的同时,也能获取更大的话语权。不管为了她们母子,还是为了自己。

    何乐而不为?听到冯一博的话,陈勤之哂笑道:“没想到,侯爷还懂针线活?”面对这样的嘲讽,冯一博只当清风拂面,笑道:转

    “毕竟阁老这样老成持重,一心为国得人太少,若无利益关联,怕是难成大事。”这番话一出,陈勤之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是啊!道德可以用来约束自己,却无法约束别人。王介甫何曾不是毫无私心,一心为国?

    最后却众叛亲离,落得人人喊打。这背后的原因,岂非就是

    “利益”二字?转冯渊虽然年纪轻轻,看似还有些急功近利,又搞了一些歪门邪道。

    可若较真起来,这样的做法未必不能成功。到了内阁这个层面,自然清楚凡事都有利益牵扯。

    只是一直以来的思维惯性让他有些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若是自己早些年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就不用等到现在?

    想到这里,陈勤之开始正视起冯一博的建议。他一脸郑重的问道:转

    “你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听到这话,冯一博就知道事情成了一半。

    他立刻也收敛笑意,郑重的答道:“改革所为,无非国富民强。”这个答案就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

    陈勤之听了难免有些失望。可冯一博接下来的话,却让陈勤之为之动容。

    转

    “我希望的很简单,只要大魏家家仓禀实,人人衣食足,法不阿贵,强不挠曲。”说到这里,他露出一个怀念的笑容,有些感慨的道:“这个目标可称之为,小康。”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辞令,可惜这个时代没人能完全理解。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诗经》中的句子,陈勤之自然知道。

    对于这个词,他的理解无非是让百姓过得安乐一些。转让百姓过得好,对于改革来说,自然无可厚非。

    可联想到冯一博前面两句,陈勤之叹道:“你这话是法家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句出自《管子》,其中意思就不赘述。

    “法不阿贵”是韩非子的思想。用现在话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转这两位,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陈勤之就是听了这个才有些色变。冯一博闻言,笑了笑,道:“不管法家还是儒家,利国利民就是好学说。”说到这里,他轻笑两声,道:“想必阁老这样的大儒,早就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定然不会囿于门户之见吧?”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